[发明专利]一种温灸筒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23539.1 | 申请日: | 2021-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5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叶梅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梅瑾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贵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49 | 代理人: | 李新锋 |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灸筒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灸筒及其使用方法,主要包括:灸筒;其中,所述灸筒为一开口型筒状结构,有金属制成的内衬,外裹耐热陶瓷,底板开有4个进针孔并在针孔中设有灸针,筒壁开有对称的两对进气孔,顶部设有封盖,封盖上设有2个出气孔,筒底与皮肤之间设有拷花纸,拷花纸与灸筒之间设有铝箔垫片。灸筒起到聚集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收集灰烬的作用,通过在灸筒底部设有拷花纸和铝箔垫片,避免在使用时灸筒烫伤皮肤,通过设有防火布条起到保温和固定的作用,通过设有防火保温布,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进而提升针灸疗效,使本发明具有安全性高、结构简单、保温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灸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温灸筒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针刺和艾灸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针刺和灸疗的刺激性质不同,作用方式各异,所以各有所长。为了将两者优点合一,产生了温针灸。所谓温针灸就是在选定的腧穴上针刺,毫针插入穴位后,在针柄上裹上艾团或艾柱,点燃后进行治疗,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脉及调节脏腑气机作用。实践中发现艾绒远离皮肤,暴露在空气中的毫针针体温度不够高,主要由于散热和不锈钢毫针导热性差,造成疗效不明显。有关研究发现针体温度高低对治疗疗效影响很大,如何能够提供一种安全、成本低、经久耐用的加温方法成为关键问题。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类似温灸筒的加温方法,使艾绒燃烧的热量聚集在筒内,提高了针体温度,从而提高了疗效并扩大了治疗范围。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灸筒:为一开口型筒状结构,有金属制成的内衬,外裹耐热陶瓷,底板上开有4个进针孔,筒壁开有对称的两对进气孔,灸筒顶部设有封盖并开有两个出气孔。
温灸筒使用方法如下:
1)将4根毫针插入选定的穴位后,针体通过筒底进针孔进入筒中,此时筒底通过铝箔垫片拷花纸与皮肤接触;
2)将5g艾球置于针柄上,点燃后盖上封盖;
3)灸筒运用于密集型针刺,多个针筒同时使用,用防火布条,将多个灸筒捆扎到一起;
4)将防火保温布盖于灸筒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温针灸针体温度的温灸筒及其使用方法。温灸筒起到了聚集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收集灰烬的作用,通过筒体底部的铝箔垫片和烤花纸避免在使用时烫伤皮肤,防火布条助于固定和保温,以此达到提高针体温度的目的,进而提升疗效并扩大治疗范围。本发明具有安全性高、结构简单、保温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的灸筒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附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温灸筒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主要包括:灸筒1;其中,所述灸筒1为一开口型筒状结构,有金属制成的内衬,外裹耐热陶瓷,底板开有4个进针孔并在针孔中设有灸针3,筒壁开有对称的两对进气孔,顶部设有封盖2,封盖2上设有2个出气孔,筒底与皮肤之间设有铝箔垫片4和拷花纸5。
使用方法如下:
1)将灸针3根据治疗方式扎入相应的穴位中,并将灸筒1套于灸针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梅瑾,未经叶梅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35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