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DRD10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及肿瘤治疗药物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22207.1 | 申请日: | 2021-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7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鹿文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38/17 | 分类号: | A61K38/17;A61K48/00;A61K45/00;A61P35/00;A61P35/04;C07K14/47;C12N15/12 |
| 代理公司: | 广东卓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25 | 代理人: | 岳帅 |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tdrd10 蛋白 及其 编码 基因 制备 肿瘤 治疗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TDRD10蛋白以及TDRD10基因在肿瘤治疗中的一种新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涉及TDRD10蛋白以及TDRD10基因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新作用、及其作为分子靶标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新用途、及肿瘤治疗药物。本发明提出TDRD10基因是一种肿瘤细胞周期抑制基因,肿瘤细胞中过表达TDRD10基因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 TDRD10蛋白以及TDRD10基因的一种新用途,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TDRD10 蛋白以及TDRD10基因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新用途以及作为靶标物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癌症的共有特征之一就是细胞周期进展失控(Williams GH and StoeberK.2012),并导致癌细胞无限增殖(Xiong Y,et al.2018),这也成为肿瘤细胞抵抗传统治疗手段的原因之一。虽然大量的研究已经拓展了我们对于癌细胞周期进展调控的认识,然而,癌细胞中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转录后调控作用,尤其是通过RNA结合蛋白这类分子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异常是癌细胞周期进展失控的一个根本原因 (Fischer Met al.2017)。根据基因功能可将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分为细胞周期促进基因(包括CDKs、E2F1、CCNDs、CCNEs等)以及细胞周期抑制基因(包括p21、p27、TP53、RB1等)。它们之间的平衡决定了癌细胞的周期进展(Malumbres M et al.,2001)。大多数肿瘤细胞周期失控或者是由于细胞周期促进基因的表达增加或者是由于细胞周期抑制基因表达被限制(Malumbres M et al.,2009)。并且,很多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Orega SM et al.,2002;Yu D et al.,2006;Leonard JP et al.,2012;Sheppard KE et al.,2013;Sawai CM et al.,2012)。因此,目前的临床肿瘤治疗主要是抑制细胞周期促进基因表达以恢复癌细胞对细胞周期调控治疗的敏感性。
TDRD10,一个由TDRD10基因编码的RNA结合蛋白。至今,关于TDRD10 分子在人类癌症进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TDRD10蛋白以及TDRD10基因的一种新用途,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TDRD10蛋白以及TDRD10基因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新用途以及作为靶标物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新用途。
本发明首先保护TDRD10蛋白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保护TDRD10基因或具有TDRD10基因的生物材料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保护可以上调生物体中TDRD10蛋白丰度的物质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可以上调生物体中TDRD10蛋白丰度的物质可以为TDRD10蛋白本身,也可以是生物体中位于TDRD10蛋白上游的可以促进 TDRD10蛋白生成的其他蛋白质,也可以是生物体中位于TDRD10蛋白下游的可以减少TDRD10蛋白降解的其他蛋白质,也是可以促进生物体中TDRD10 蛋白水平增加的化合物或其他小分子。
本发明还保护可以上调生物体中TDRD10基因丰度的物质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可以上调生物体中TDRD10基因丰度的物质可以为TDRD10基因本身,也可以是生物体中位于TDRD10基因上游的可以促进 TDRD10基因表达的其他蛋白或核酸分子,也可以是生物体中位于TDRD10 基因下游的可以减少TDRD10基因降解的其他蛋白或核酸分子,也是可以促进生物体中TDRD10基因表达的化合物或其他小分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22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