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稳式基坑支护组合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21572.0 | 申请日: | 2021-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5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李光宁;陈茵;胥钧;蒙锐;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华发人居生活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24;E02D7/20;E02D15/04 |
| 代理公司: | 广东省览众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28 | 代理人: | 华泽珍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组合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稳式基坑支护组合施工方法,涉及到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具体步骤:一、吊装;二、角度控制;三、沉桩;四、焊接;五、注浆;六、圈梁钢筋绑扎;七、检测;八、检测恢复。本发明通过采用斜桩代替传统的水泥混凝土支撑,取代了原有复杂的支撑体系,减少了施工内容,同时,采用斜桩进行支撑,施工速度较快,可在敞开式开挖的土方环境内进行施工,降低了施工工期,通过采用斜桩和注浆搭配的方式构建支撑体系,无需支撑施工养护和拆除工况,且地下结构施工可连贯进行,保证了支护强度,通过将斜桩沉入土层内,在斜桩内注浆,无需后续的换撑工序,极大的节约了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稳式基坑支护组合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基坑支护在建筑施工中是尤为关键的部分。
传统水平内支撑的造价高、周期长、挖土慢、拆除繁琐,而部分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简单,基坑变形控制要求相对低,无需采用水平内支撑,传统斜抛撑的底板分块浇筑,产生很多施工缝,预留土方位于斜撑底部,出土难度大,效率低,出土综合费用较高,出土施工工期长,且对于部分基坑工程,预留土方不具备出土条件。因此,发明一种自稳式基坑支护组合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稳式基坑支护组合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稳式基坑支护组合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一、吊装,根据施工标准以及施工环境,选择适配的斜桩,对斜桩选择时应注意斜桩的表面是否存在锈迹,斜桩的表面是否存在明显缺陷,以及斜桩的厚度是否符合标准,调配吊桩机对斜桩进行吊装;
二、角度控制,按照施工图纸以及施工环境,计算斜桩插入角度,并构建三维模型,以保证斜桩的入土角度符合施工标准,利用吊桩机移动斜桩,使斜桩的底端移动至入土处,利用吊桩机移动斜桩的顶端,直至斜桩的入土角度达到施工标准;
三、沉桩,将斜桩按照预设角度压入土层中,沉桩深度应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执行,在斜桩长度未达到施工标准时,应采用多根斜桩拼接的方式完成沉桩工作,以保证沉桩深度达到施工标准;
四、焊接,对斜桩的连接处进行焊接加固,以保证斜桩沉降深度符合施工要求,采用氩弧焊或电弧焊的方式对斜桩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应对焊缝进行检测,未合格处需要进行补焊;
五、注浆,采用静压注浆的方式对斜桩内部进行注浆处理,注浆前应对斜桩内部进行考察,符合注浆标准后即可进行注浆;
六、圈梁钢筋绑扎,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出圈梁钢筋的绑扎位置,圈梁钢筋的绑扎过程中,应注意箍筋间距不大于300mm;
七、检测,对注浆效果以及斜桩连接处进行检测,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测时,可采用标准贯入或静力触探的方法进行检测,注浆效果检测点为注浆孔数的2%-5%,检验点不合格率≥20%或检测点平均值未到达施工标准时,应对不合格的注浆区域实施重复注浆;
八、检测恢复,对注浆效果检测和斜桩检测造成的孔洞、切割等区域进行填补,注浆区域的填补修复可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斜桩区域的填补修复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恢复标准为检测区域与原施工区域表面基本齐平,恢复区域不存在明显凹陷、凸起。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斜桩表面锈迹较重时,应对锈迹进行清理,具体清理流程为:
1)利用清洁刷将斜桩表面大块的锈迹擦除;
2)利用盐酸、氯化钠等合成除锈剂,将除锈剂利用毛刷涂覆在斜桩表面,将斜桩表面的锈迹清除;
3)利用棉布、海绵等擦拭斜桩表面,将斜桩表面的锈渍和残留的除锈剂一并擦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华发人居生活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华发人居生活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15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