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敏感腔二维伺服阀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5619.2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1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季剑波;宋占凯;阮健;曹杰;薛任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11/078 | 分类号: | F16K11/078;F16K31/06;F15B1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杨东炜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敏感 二维 伺服 | ||
一种双敏感腔二维伺服阀,包括阀体和力矩马达,所述阀体包括阀芯和阀套,阀芯可转动并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阀套内;阀芯上设有四个台肩,阀芯右侧与旋转板连接,旋转板通过旋转架与力矩马达的衔铁连接;右敏感腔的压力由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螺旋槽相交的两个微小方形面积串联的液压阻力半桥和第三凹槽、第四凹槽与第三螺旋槽相交的两个微小方形面积串联的液压阻力半桥控制。左敏感腔的压力由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与第二螺旋槽相交的两个微小方形面积串联的液压阻力半桥和第四凹槽、第一凹槽与第四螺旋槽相交的两个微小方形面积串联的液压阻力半桥控制。本发明增加至双敏感腔,轴向压差增大至原来的二倍,响应速度更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敏感腔二维伺服阀。
背景技术
在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中,电液伺服阀起着机电转换和信号放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市场上的喷嘴挡板式电液伺服阀的喷嘴抗污染能力差,结构复杂、加工和装配精度高。采用射流管式电液伺服阀代替喷嘴挡板式电液伺服阀作为先导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阀的抗污染性能,但却以较大的先导泄漏功耗为代价。单敏感腔二维伺服阀虽然克服了目前市场上喷嘴挡板式电液伺服阀的喷嘴抗污染能力差,结构复杂、加工和装配精度高等问题,但是其响应速度较慢、加工难度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单敏感腔二维伺服阀响应速度较慢、加工难度较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敏感腔二维伺服阀。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敏感腔二维伺服阀,包括阀体和力矩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阀芯和阀套,阀芯可转动并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阀套内的中心通孔内;阀套的左端安装有阀套端盖,阀套的右端通过连接板与力矩马达连接;阀芯右侧与旋转板连接,旋转板通过旋转架与力矩马达的衔铁连接;
所述阀芯上设有四个台肩,四个台肩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台肩、第二台肩、第三台肩、第四台肩;所述阀套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回油口组、第一工作口、第一进油口组、第二工作口、第二回油口组和螺旋槽组,第一回油口组包括沿周向对称的第一回油口和第三回油口,第一进油口组包括沿周向对称的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第二回油口组包括沿周向对称的第二回油口、第四回油口,螺旋槽组包括沿周向均布的第一螺旋槽、第二螺旋槽、第三螺旋槽和第四螺旋槽,第一螺旋槽与第二螺旋槽之间设有第一低压孔,第二螺旋槽与第三螺旋槽之间设有第二高压孔,第三螺旋槽与第四螺旋槽之间设有第二低压孔,第四螺旋槽与第一螺旋槽之间设有第一高压孔;第一回油口组与第二回油口组的相位相同,第一回油口组与第一进油口组相位相差90度;第二台肩、第三台肩分别位于第一工作口、第二工作口,各台肩在阀套中心通孔内可滑动地密封配合;
所述阀套内且位于阀芯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阀套堵头和右阀套堵头,右阀套堵头的右端设有阀套压板;阀套、左阀套堵头和阀芯构成左敏感腔,阀套、右阀套堵头和阀芯构成右敏感腔;
所述阀芯的中心沿轴向设有两段流道,两段流道从左至右依次为左流道和右流道;第四台肩上开有通过左流道与左敏感腔相通的左通孔和通过右流道与右敏感腔相通的右通孔;左通孔和右通孔分别与阀套上的第二螺旋槽、第四螺旋槽和第一螺旋槽、第三螺旋槽相通;第四台肩周向均匀开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
所述阀套上设有沿轴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低压流道、第一高压流道、第二低压流道和第二高压流道;第一低压流道与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第二低压孔相通;第二低压流道与第三回油口、第四回油口、第一低压孔相通;第一高压流道与第一进油口、第一高压孔相通;第二高压流道与第二进油口、第二高压孔相通;第一回油口为第一低压流道左出口,第二回油口为第一低压流道右出口;第一进油口为第一高压流道入口,第二进油口为第二高压流道入口;第三回油口为第二低压流道左出口,第四回油口为第二低压流道右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56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