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12473.6 | 申请日: | 2021-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4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程立翠;康江;王爱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秦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9000 陕西省榆林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盖板、封堵机构、驱动机构以及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两块抵紧板和固定组件,两抵紧板所在平面平行,抵紧板可与门窗安装洞口侧壁抵接;驱动机构与抵紧板连接;盖板上开设有操作口;封堵机构与盖板远离建筑外窗一侧连接;设计的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封堵机构便于封堵盖板上开设的操作口,通过驱动机构便于驱动盖板与内墙面抵紧,通过固定组件便于驱动两块抵紧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进而实现与门窗安装洞口侧壁的固定,避免了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因为检测人员误碰固定机构而影响气密性检测精度,提高了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的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门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保证建筑内部的采光和温度,会在建筑墙体上开设门窗安装洞口,然后将建筑外窗安装在门窗安装洞口中,且建筑外窗通常靠近外墙面设置;随着建筑节能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建筑外窗的节能效果愈加重视,而建筑外窗的节能效果主要通过保温性和气密性综合评价,建筑外窗的气密性是影响建筑空调能耗的一个因素,为了节能和改善室内热环境,需要借助鼓风机和气压传感器对建筑外窗的气密性进行检测。
申请号为 201911321751.2 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用密封装置及使用方法,其包括第一拐角板、第二拐角板以及支撑架,所述第一拐角板与第二拐角板的两端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放置有延长板,所述滑槽的内顶部设有与延长板连接的滑动机构,所述延长板的末端固定有对接头,所述第二拐角板两端上的对接头侧壁均固定有插块,所述插块内设有锁紧机构,所述第一拐角板两端上的对接头的侧壁均设有与插块对应的插槽,所述第一拐角板与第二拐角板的上端均固定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插接机构。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设计的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用密封装置需要依靠外置的支撑架一直对第一拐角板和第二拐角板施力,进而使得透明塑料模始终与墙面紧贴,但检测现场线路杂乱,检测人员走动的过程中可能触碰到外置支撑架,外置支撑架移动后无法再向第一拐角板和第二拐角板施加足够的力以使得透明塑料模始终与墙面紧贴,影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的精准度。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的精准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盖板、封堵机构、多组驱动机构以及多组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块抵紧板和用于驱动两所述抵紧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固定组件,两所述抵紧板所在平面平行,所述抵紧板可与门窗安装洞口侧壁抵接;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盖板靠近或远离内墙面,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抵紧板连接;
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用于操作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驱动机构的操作口;
所述封堵机构用于封堵所述操作口,且所述封堵机构与所述盖板远离建筑外窗一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理门窗安装洞口附近的内墙面,调节固定组件,固定组件驱动两块抵紧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直至两块抵紧板分别与门窗安装洞口的相对两侧壁抵紧,然后调节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盖板靠近内墙面,直至盖板与内墙面抵紧,再调节封堵机构将操作口封堵,使得建筑外窗、门窗安装洞口、盖板以及封堵机构围成一个测试腔,将气压传感器放入测试腔内,然后通过鼓风机向测试腔中通入气体使得测试腔内气压升至标准数值,静置标准时间后记录气压传感器的读数,再根据测试数据得出建筑外窗的气密性;设计的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封堵机构便于封堵盖板上开设的操作口,通过驱动机构便于驱动盖板与内墙面抵紧,通过固定组件便于驱动两块抵紧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进而实现与门窗安装洞口侧壁的固定,避免了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因为检测人员误碰固定机构而影响气密性检测精度,提高了建筑外窗气密性检测的精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秦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秦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24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