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脱硫塔的高效脱硫塔盘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0403.7 | 申请日: | 2021-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8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周嫚嫚;李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嫚嫚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80;B01D53/78;B01D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脱硫 高效 | ||
本发明涉及脱硫塔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脱硫塔的高效脱硫塔盘,包括脱硫塔盘,所述脱硫塔盘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设置有多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上下贯穿脱硫塔盘的流通管,所述流通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流通管的上方设置有调节环,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贯穿调节环并延伸至调节环的上方,所述流通管的外表面且位于调节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环,该装置通过在当供水机构在蓄水槽内供水后,蓄水槽内的水满溢出顶板,从顶板的四周流出,顺着连接杆向下,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在连接杆之间形成一层水膜,在烟气通过连接杆之间的水膜时,水膜会吸附烟气内部的固体颗粒和粉尘,从而避免了传统脱硫塔盘需要定期清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硫塔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脱硫塔的高效脱硫塔盘。
背景技术
煤燃烧后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烟尘(可吸入颗粒物)和作为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由于燃煤排放的原因,我国的SO2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为了降低电厂烟气中SO2的排放量,许多行业(如电力、化工、钢铁、水泥、垃圾焚烧等)的锅炉和其他设备(如水泥窑、烧结机等)纷纷增设烟气脱硫装置,或对已有脱硫设备进行提效改造。脱硫装置的核心设备为吸收塔。吸收塔的底部是吸收剂浆液池,吸收剂通常采用石灰石。浆池上部是锅炉原烟气入口,再向上的位置是若干喷淋层。浆液循环泵将循环浆液(pH通常为5~6)从浆液池中抽出,通过喷淋层吸收剂浆液变成大量的液雾,与原烟气逆向进行传热传质交换,从而除去烟气中的so2。烟气中的so2在浆液池中在鼓入氧化风的作用下,最终变成石膏。
脱硫塔盘是一种可在脱硫塔内使用的增效节能部件,通常布置于脱硫塔烟气入口上方,最下层喷淋层的下方,可设一层或者多层。脱硫塔盘是一种穿流型多孔筛板,通常由耐磨耐腐蚀合金板制成。脱硫塔盘在提高脱硫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运行费用,同时对脱硫塔协同除尘也有很大的好处。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脱硫塔一般为穿流型多孔筛板,但是被垃圾焚烧使用的脱硫塔盘,烟气中带来的固体颗粒和粉尘会逐渐积累附着在脱硫塔盘的开口内,使得开口的直径变小影响脱硫速率,且现有的脱硫塔盘壳操作性较差,烟气的流速过快和过高时都会降低脱硫塔的工作效率。
为此,提出一种用于脱硫塔的高效脱硫塔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脱硫塔的高效脱硫塔盘,该装置通过在当供水机构在蓄水槽内供水后,蓄水槽内的水满溢出顶板,从顶板的四周流出,然后顺着连接杆向下,在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下,会在连接杆之间形成一层水膜,而在烟气通过连接杆之间的水膜时,水膜会吸附烟气内部的固体颗粒和粉尘,从而避免了传统脱硫塔盘需要定期清理的问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脱硫塔的高效脱硫塔盘,包括脱硫塔盘,所述脱硫塔盘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设置有多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上下贯穿脱硫塔盘的流通管,所述流通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流通管的上方设置有调节环,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贯穿调节环并延伸至调节环的上方,所述流通管的外表面且位于调节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顶端与调节环的底端之间且位于流通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限位环内部设有U型通道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且位于调节环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开设有蓄水槽,所述脱硫塔盘的顶端设置有供水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水机构在蓄水槽内供水后,蓄水槽内的水满溢出顶板,从顶板的四周流出,然后顺着连接杆向下,在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下,会在连接杆之间形成一层水膜,当烟气从流通管的下方进入到流通管,最终会通过连接杆之间的水膜到达流通管外,而在烟气通过连接杆之间的水膜时,水膜会吸附烟气内部的固体颗粒和粉尘,从而避免了传统脱硫塔盘需要定期清理的问题,且通过在调节环和限位环之间设置有弹簧,使得当烟气的流速过大时,烟气推动调节环上移,从而减少的纵向长度,进一步加强水膜的表面张力和水膜的横向厚度,避免烟气流速过大导致连接杆之间难以形成水膜,从而失去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嫚嫚,未经周嫚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04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会议预约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扫描件图像污迹去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