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滁菊风味鸭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510090.5 申请日: 2021-12-10
公开(公告)号: CN114158694A 公开(公告)日: 2022-03-11
发明(设计)人: 王军;张福生;谢宁宁;黄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徽食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L13/50 分类号: A23L13/50;A23L5/10;A23L13/40;A23L13/70;A23B4/03
代理公司: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代理人: 周新楣
地址: 239060 安***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风味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滁菊风味鸭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滁菊风味鸭的制备方法,是将鸭子依次用炒盐腌制、滁菊卤制、热烫、烘干、滁菊煮制和杀菌处理。本发明提供的滁菊风味鸭产品质构和风味较好,保质期可长达120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滁菊风味鸭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当前世界鸭肉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拥有独特的鸭资源优势。我国养鸭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长期以来,我国己在鸭品种和资源上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包括以肉用为主的樱桃谷鸭、天府肉鸭、北京鸭、狄高鸭等品种,以蛋用为主的绍兴麻鸭、金定鸭、甫田黑鸭、攸县麻鸭、高邮鸭、建昌鸭、连城白鸭等品种。近年来,国内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鸭肉加工技术及设备,产品除了满足国内市场外,还出口中亚、欧盟等国家,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地拉动了内需,对鸭肉这种常见的美味食品的需求正呈持续増长趋势。国际市场对鸭肉产品的需求也呈増长趋势,这些都有力地拉动了鸭肉的生产。迫切需要大量的鸭肉产品供应国内、国际市场。因此,鸭肉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潜力十分巨大。

鸭肉营养价值丰富。中医认为,因鸭子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肾经,有滋补、养胃、补肾、除病痨、热骨蒸、消水肿、止热痢、止咳化痰等作用。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更利于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缓解症状。据民间传说,鸭肉是肺结核病人的“圣药”。《本草纲目》记载: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利脏腑、退疮肿、定惊痈。因此,通过现代工艺对鸭肉进行深加工,可以极大的丰富鸭肉的产品形式,提高鸭肉的附加值,推动鸭养殖加工产业的良性发展,对提高鸭的生产效益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云南、安徽等地,秋季食用菊花配上麻鸭制作的菊花鸭,是一道传统的美食。菊花虽然带有季节性的限制,但是制作工艺上可以采用干制菊花替代。每年9月中下旬,盛开的头茬菊花,花瓣大且厚,味道最为清甜,是加工菊花鸭的最好原料。菊花鸭味微苦、性寒凉、回甘味美,既开胃可口,又清肺治病,是品质极好的传统美味。吃菊花鸭最好的时节是秋冬交替之时,这时菊花开得正盛,麻鸭长得不老不嫩刚合适,两者搭配,味道鲜美。用来做菊花鸭的菊花必须是白色的或是紫粉色的秋菊,花瓣越大越厚的为最佳,味道清甜的则最好。

传统菊花鸭的制作方法是将麻鸭切块,用姜和蒜去腥。再将切好的鸭肉倒入热锅翻炒,再加水煮制。炒制工序需要把握好炒制时间和火候,这决定了菊花鸭汤色的好坏和鸭肉的质地与口感。鸭汤煮好出锅后,菊花要边吃边放。吃时将菊花在微沸的火锅中“涮”一下立即夹起,否则就会因煮烂失去风味。或者用滁州本地麻鸭加足够的配料爆炒后加啤酒煮成火锅,鸭肉熟的差不多再往锅里加配菜,如菊花、白菜、茭瓜丝、韭菜等。但这些传统制作方法都是以即食为主,难以满足将鸭肉远销海外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市场对鸭肉量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滁菊风味鸭的制备方法,将鸭子依次用炒盐腌制、滁菊卤制、热烫、烘干、滁菊煮制和杀菌处理。

优选的,所述炒盐由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制备得到:盐10~14份、花椒0.045~0.05份、八角0.04~0.08份。

优选的,所述炒盐与鸭子的质量比为2.5~3.5:60~80;所述腌制的时间为2~5h,所述腌制的温度在18℃以下。

优选的,所述卤制的卤料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水90~110份、滁菊0.1~0.3份、花椒0.05~0.1份、桂皮0.04~0.06份、黄酒0.2~0.5份、香叶0.02~0.03份、丁香0.005~0.015份、八角0.05~0.15份、姜0.08~0.12份、盐24~26份。

优选的,所述卤料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食盐、花椒、桂皮、香叶、丁香、八角加入沸水中,熬煮45~75min,得到卤水,将滁菊、姜、黄酒与卤水混合,得到卤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徽食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安徽徽食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00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