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电网系统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9638.4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2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传斌;张健鹏;叶小松;刘洋;张群峰;李承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镇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江苏中能欣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镇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32;H02J7/02;H02J7/14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系统 电池 充电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电网系统电池充电控制方法。步骤如下:A、在给负载供电时,将储能变流器设置为发电机组以恒压/恒频模式的运行方式并且要满足设定条件;B、当采用发电机组给储能电池充电时,先启动发电机组,将储能变流器设置为发电机组模式以恒功率模式与发电机组并网运行并满足以下条件:通过储能变流器设置电池的充电功率值,同时给负载供电,但负载功率与储能电池的充电功率之和小于发电机组的额定功率。采用上述的方法后,通过将储能变流器设置为发电机模式以恒功率模式与发电机组并网运行,从而可以实现对储能电池的可靠充电并且保证充电安全可靠性以及节省能耗,解决了小型发电机组与储能变流器并网运行给电池充电难度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发电中应用的充电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微电网系统电池充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集成光伏、储能等分布式发电的混合能源微网已成为研究热点,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将光伏、储能装置等结合成一个单一可控的单元,可以解决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的问题,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优势,另外,考虑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为保证在连续多天无风、无光的情况下仍能稳定供电,故在发电系统中,配备一台柴油发电机组,然而,由于柴油发电机组在负载产生波动的时候,会立刻导致柴油机的输出扭矩与发电机的电磁扭矩产生不匹配和非平衡状态,导致柴油发动机转速产生波动,引起电压和频率的抖动,柴油发电机组的稳定性的保证是在负载不断变化时也需要柴油机转速的稳定,这就需要对柴油机的转速进行调节,转速的有效调节能够保证柴油机在工作中即使外界负载发生波动或者大幅变化时能够通过改动转速从而调节喷油泵的供油量来确保转速的稳定,因此,柴油发电机组的稳定性的最优解决方案就是性能优良的调速器当柴油发动机处于高速运行的时候,调速器可以十分有效的避免“飞车”现象的发生,而在怠速过程中又可以另其运行十分稳定,即使是发动机的转速处在怠速和高速间的某一数值时,调速器都可以将其转速限制的十分稳定,另其波动较小,从而趋于稳定。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2kW微电网系统来说,为了节约能源,通常都是配备小型发电机组,由此,可以启动柴油机时刻直接对负载供电,也可以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但是小型发电机组没有调速器,小型柴油发电机组与电网相比特性偏软,从而增加了储能变流器与发电机并网给电池充电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降低并网充电难度并提高充电可靠性的微电网系统电池充电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微电网系统电池充电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A、系统运行在给负载供电时,将储能变流器设置为发电机模式以恒压/恒频模式的运行方式并且要满足以下条件:
当负载功率小于光伏发电功率时,光伏给负载供电富裕电量给储能电池充电;当负载功率大于光伏发电量时,光伏给负载供电,不足电量由储能电池补充;当光伏发电量与储能电池不足以支撑负载运行时,此时启动发电机组,以恒压/恒频模式带载运行。
B、当采用发电机组给储能电池充电时,先启动发电机组,将储能变流器设置为发电机模式以恒功率模式与柴油发电机组并网运行并满足以下条件:
通过储能变流器设置电池的充电功率值,同时给负载供电,但负载功率与储能电池的充电功率之和小于发电机组的额定功率 。
所述发电机组为柴油发电机组。
所述步骤B中,储能电池的充电功率值根据发电机组功率的大小确定。
所述发电机组的功率为3.3-5.5kW。
所述储能变流器为2kW储能变流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镇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江苏中能欣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镇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镇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江苏中能欣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镇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96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