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铣复合加工检测一体装备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08156.7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1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吴雪峰;于福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23/04 | 分类号: | B23P23/04;B23Q1/01;B23Q1/26;B23Q17/20;B23Q17/22;B23Q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丽恒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加工 检测 一体 装备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铣复合加工检测一体装备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材料切削技术领域,包括床身、激光加热模块、在机检测模块、车削模块和铣削模块,床身上设有安装件,安装件上用于放置工件,激光加热模块、在机检测模块和车削模块均活动安装于床身上,且激光加热模块的加热端能够移动并用于对工件的待加工区加热,在机检测模块能够向靠近工件的方向移动并用于检测工件表面的局部粗糙度,车削模块的车削端能够移动并用于对加热后的工件进行车削,铣削模块用于对加热后的工件进行多轴多方位铣削。该车铣复合加工检测一体装备及其使用方法能够提高加工质量、减少刀具磨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切削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车铣复合加工检测一体装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航天工业、兵器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对产品零部件材料的性能有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高强度、高硬度、高脆性的工程材料。材料性能提高的同时给加工带来了困难。例如高温合金在高温下具有优良的热强度性能、热稳定性能及热疲劳性能,常温下加工刀具磨损严重、表面质量差。工程陶瓷强度高、耐磨损、抗腐蚀,目前通常采用磨削加工,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加工几何形状受限。
近年来出现的加热辅助切削技术是解决难加工材料加工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常用的热源有等离子电弧、氧乙炔焰和激光等。与其他热源相比,激光光斑尺寸小、能量密度高,并在能量分布和时间特性上有很好的可控性,在加热辅助加工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激光加热辅助铣削技术是将一束高能激光束照射在材料去除区域,短时间内提高工件材料的局部温度,改变了材料的切削性能,之后采用刀具进行加工。通过对材料加热,提高材料的塑性,使屈服强度降低到断裂强度以下,降低切削力、减小刀具磨损、降低切削振颤,从而达到提高加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加工表面质量的目的。
而常规的机床难以满足难加工材料的加工使用,且刀具容易磨损、加工质量差、加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铣复合加工检测一体装备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加工质量、减少刀具磨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铣复合加工检测一体装备,包括床身、激光加热模块、在机检测模块、车削模块和铣削模块,所述床身上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用于放置工件,所述激光加热模块、所述在机检测模块和所述车削模块均活动安装于所述床身上,且所述激光加热模块的加热端能够移动并用于对工件的待加工区加热,所述在机检测模块能够向靠近工件的方向移动并用于检测工件表面的局部粗糙度,所述车削模块的车削端能够移动并用于对加热后的工件进行车削,所述铣削模块用于对加热后的工件进行多轴多方位铣削。
优选地,所述激光加热模块包括龙门桁架、滑动组件、机械臂和激光头,所述龙门桁架固定在所述床身上,所述滑动组件安装于所述龙门桁架的上端,所述激光头安装于所述机械臂的一端,且所述机械臂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滑动组件上,所述滑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机械臂移动,所述机械臂能够带动所述激光头移动,所述激光头用于对工件的待加工区加热。
优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齿条、齿轮、第一滑块、滑板、步进电机和减速机,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齿条均固定于所述龙门桁架的上端,且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齿条平行,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滑块固定于所述滑板的下端,所述步进电机、所述减速机和所述机械臂均安装于所述滑板上,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减速机连接,且所述减速机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所述减速机转动时,所述减速机能够带动所述齿轮转动,并使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移动,带动所述滑板和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81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