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增强复合管的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07980.0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3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汪鹏跃;孙华丽;李辉;翁志浩;李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F16L9/14;F16L57/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徐开国;陈卫国 |
地址: | 31802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增强 复合管 生产 设备 | ||
1.一种纤维增强复合管的生产设备,包括成型模具(1),所述成型模具(1)包括外模套(1a)、芯模(1b)、与外模套(1a)的出口端相连接的定径套(1c)以及与定径套(1c)的内腔相连通的进气通道(2),所述外模套(1a)与芯模(1b)之间形成有成型腔道(3),其特征在于,本生产设备还包括外管(4)和能将增强纤维包覆在外管(4)外周壁上的绕线机(5),所述外管(4)的尾端由外模套(1a)的入口端伸入外模套(1a)内,所述外管(4)的外周壁与外模套(1a)的内周壁之间形成与成型腔道(3)正对的环形腔道(6),所述外管(4)内还设有与进气通道(2)连通的进气管(7),所述芯模(1b)内部具有与进气通道(2)相连通的蓄气腔(1b4),所述蓄气腔(1b4)具有位于芯模(1b)后端端面上的开口(1b5),所述开口(1b5)上盖设与芯模(1b)相固连的盖板(1e),所述定径套(1c)内还设有气塞(1f),所述气塞(1f)通过拉杆(1g)固定连接在所述盖板(1e)上,所述气塞(1f)的外周壁与定径套(1c)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气塞(1f)朝向芯模(1b)的端面呈锥面状;本生产设备还包括挤出机(9)和穿设在外管(4)内的芯管(10),所述外管(4)的内周壁与芯管(10)的外周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芯模(1b)的前端连接有分流器(1d),所述芯管(10)的出口端还固定套设有连接套(11),所述连接套(11)的外周壁抵靠在外管(4)的内周壁上,所述分流器(1d)固连在连接套(11)上,所述芯模(1b)与分流器(1d)通过紧固件(16)相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管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7)与外管(4)相互平行,所述外管(4)首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8),所述进气管(7)的入口端由通孔(8)穿出所述外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管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10)的入口端与挤出机(9)连通,所述芯管(10)的出口端伸入成型模具(1)内且芯管(10)的出口与分流器(1d)正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管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1)上开设有与进气通道(2)相连通的插接孔(111),所述进气管(7)的出口端插设在所述插接孔(1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管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1b)的前端开设有轴心孔(1b1),所述分流器(1d)包括呈圆筒状的连接部(1d1)和设置在连接部(1d1)内孔中的分流柱(1d2),所述分流柱(1d2)插接在所述轴心孔(1b1)内,所述紧固件(16)穿设在轴心孔(1b1)内并与分流柱(1d2)相螺接从而使分流器(1d)与芯模(1b)相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管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16)为螺栓,所述分流柱(1d2)上沿轴向开设有与紧固件(16)螺纹连接的螺纹孔(12),所述轴心孔(1b1)上具有台阶面一(1b2)和台阶面二(1b3),所述紧固件(16)的头部抵靠在台阶面一(1b2)上,所述分流柱(1d2)的端面抵靠在台阶面二(1b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管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e)上开设有使蓄气腔(1b4)和定径套(1c)的内腔相连通的通气孔(1e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管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2)包括开设在紧固件(16)上的轴向通孔(21)、开设在分流柱(1d2)上且与轴向通孔(21)相对接的轴向气孔一(22),所述轴向气孔一(22)和轴向通孔(21)同轴心设置,所述连接部(1d1)上还设有与轴向气孔一(22)相平行的轴向气孔二(23),所述轴向气孔一(22)和轴向气孔二(23)之间通过径向气孔(24)连通,所述轴向气孔二(23)与进气管(7)的出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管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10)的外周壁上套设有若干个支撑套(14),所述支撑套(14)的外周壁抵靠在外管(4)的内周壁上,若干支撑套(14)沿芯管(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个支撑套(14)上均开设有供进气管(7)穿过的过孔(1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公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79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