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芯轴强度差异的生产、计算、加热及校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7814.0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0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军;钟芳平;石明全;熊浩泽;余成祥;乔继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欧迪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55 | 分类号: | C21D1/55;C21D1/10;C21D9/28;C21D1/18;C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韩冰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强度 差异 生产 计算 加热 校验 方法 | ||
1.降低芯轴强度差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根据设计强度计算芯轴所需的淬火硬化层深度;
S11:测量芯轴外径,确定芯轴的最小外径D;
S12:计算芯轴未淬火区的直径di,芯轴未淬火区的直径di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Tf为芯轴在淬火之后要求符合的预期静扭强度,
τi为芯轴的材料热处理之后的抗拉强度;
然后根据所述di的计算结果计算淬火硬化层的深度S,淬火硬化层的深度S的计算公式为:
S2:计算感应加热设备的输出功率;
S21:利用感应加热设备加热试样件,输出感应加热设备加热试样件过程中输出的瞬时功率P试(t);
S22:淬火完成之后,检测试样件淬火硬化层深度,然后标定试样件淬火硬化层深度与感应淬火过程中感应加热设备输出的瞬时功率P试(t)的关系,标定工件淬火硬化层深度符合要求深度时的瞬时功率值的曲线区间W瞬(t);
S3:对工件进行感应加热;
利用感应加热设备对工件进行感应加热,检测感应加热设备对工件进行感应加热过程中的瞬时功率P瞬(t),控制瞬时功率P瞬(t),在曲线区间W瞬(t)内;
当工件整个淬火加热过程中瞬时功率P瞬(t),均在曲线区间W瞬(t)内,则进行S4操作;当工件淬火加热过程中某一瞬时功率P瞬(t),未在曲线区间W瞬(t)内,则该工件为不合格品;
S4:校验工件淬火硬化层深度;
其中,于S4前:进行试样件加热过程中瞬时功率P试(t)对时间的积分,得到感应加热设备累计施加于试验件的能量Q试;检测试样件淬火硬化层深度;计算试样件淬火硬化层深度与感应加热设备累计施加于试验件的能量Q试的关系,标定工件淬火硬化层深度符合要求深度时,感应加热设备累计施加于试验件的能量区间,该累计能量区间为标定累计能量区间W;
于S4中,进行加热工件时感应加热设备输出瞬时功率P瞬(t)对时间的积分,得到感应加热设备累计施加于工件的能量Q总;若感应加热设备累计施加于工件的能量Q总落入标定累计能量区间W内,则该工件合格;若感应加热设备累计施加于工件的能量Q总未落入标定累计能量区间W内,则该工件不合格。
2.满足强度需求的淬火硬化层深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根据设计强度计算芯轴所需的淬火硬化层深度;
S11:测量芯轴外径,确定芯轴的最小外径D;
S12:计算芯轴理论未淬火区的直径di,芯轴理论未淬火区的直径di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Tf为芯轴在淬火之后要求符合的预期静扭强度,
τi为芯轴的材料热处理之后的抗拉强度;
然后根据所述di的计算结果计算淬火硬化层的深度S,淬火硬化层的深度S的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欧迪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欧迪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78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苯二酚焦油制备高性能磷酸酯阻燃剂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磁射流抛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