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腔镜暴露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6562.X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6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戴胜杰;孙洪伟;孔鸿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6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暴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腔镜暴露器,包括套管、撑开结构及联动杆,撑开结构安装于套管的前端且撑开结构具有收缩呈柱状的第一状态及伸展呈扇形的第二状态,联动杆内置于套管且其能够相对套管前后滑动以分别驱动撑开结构进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或分别驱动撑开结构进入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本发明通过在套管前端设置具有收缩呈柱状的第一状态及伸展呈扇形的第二状态的撑开结构,并通过调节联动杆相对套管的前后移动以控制撑开结构的伸展程度,进而控制撑开结构的撑开范围以满足不同状况下的组织暴露需求;而且,该撑开结构通过伸展呈扇形,其可较好的支撑松散组织,提高松散性暴露组织的暴露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腔镜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腔镜暴露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腔镜暴露器多以线性绕圈形成,其通过将腔镜暴露器前端设置呈蛇形拉钩状,未进入腹腔前,其处于松解状态,进入腹腔后可通过手柄处扭紧,其处于松解状态的前端铁条被拉紧,形成反钩形状,并以此来暴露目标组织。此类暴露器虽然能够一定程度的暴露目标组织,为手术提供视野,但是若暴露组织较为松散时,暴露组织容易从前端形成的圈中掉出,导致暴露效果不佳,从而使得手术过程中需要多次调整暴露角度,其增大了手术难度;同时,该暴露器的暴露范围是固定的,仅为前端圈的大小,难以满足不同状态下暴露范围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至少一种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腔镜暴露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线性绕圈式腔镜暴露器对于松散性暴露组织暴露效果差、暴露范围固定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腔镜暴露器,包括:
套管;
撑开结构,其安装于所述套管的前端,且所述撑开结构具有收缩呈柱状的第一状态及伸展呈扇形的第二状态;
联动杆,其内置于所述套管且其能够相对所述套管前后滑动以分别驱动所述撑开结构进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或分别驱动所述撑开结构进入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
优选的,所述腔镜暴露器还包括一驱动结构,其设于所述套管末端并用于驱动所述联动杆相对所述套管前后滑动。
优选的,所述腔镜暴露器还包括一可伸缩的膜套,所述膜套套设于所述撑开结构并能够随所述撑开结构收缩至第一状态及伸展至第二状态。
优选的,所述撑开结构包括销轴、撑开件及连接件,所述销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管前端,所述撑开件至少为两个且均一端依次套接于所述销轴、另一端延伸至突出于所述套管前端,每相邻两个所述撑开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每个所述连接件一端与其中一个撑开件连接、另一端与其相邻的所述撑开件连接且能够收纳和伸展至相邻两个撑开件之间;所述联动杆的前端与位于首端和末端的所述撑开件连接并用于驱动位于首端和末端的所述撑开件相向转动或背离转动。
优选的,每个所述连接件均包括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件一端与其中一个撑开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二铰接件背离所述第一铰接件一端铰接于其中一个撑开件的相邻撑开件。
优选的,所述撑开结构还包括一一对应布置于相邻两个撑开件之间的限位件,每个所述限位件均用于限制相邻两个撑开件背离转动至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处于同一直线下。
优选的,每个限位件一端铰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撑开件、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其相邻的所述撑开件。
优选的,所述联动杆包括一内置于所述套管并延伸至所述套管末端的杆体及一与所述杆体前端连接并用于联动所述杆体以驱动位于首端和末端的所述撑开件相向转动或背离转动的联动组件。
优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滑块及两个联动件,所述滑块滑动内置于所述套管前端的开口并与所述杆体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联动件一端铰接于所述滑块背离杆体一端、另一端与位于首端或末端所述撑开件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65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锂电池光储一体逆变智能电源系统
- 下一篇:地形图测绘方法、装置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