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多焦点镜片及多焦点散光镜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06495.1 | 申请日: | 2021-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1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蓝嘉宏;黄逸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硕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C7/04 | 分类号: | G02C7/04;G02C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琳 |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焦点 镜片 散光 | ||
本发明是智能多焦点镜片及多焦点散光镜片。该智能多焦点镜片包括光心区,其包含近距离视觉区、转换视觉区以及远距离视觉区。近距离视觉区的附加屈光度与近距离视觉区的半径成负相关。转换视觉区的屈光度降幅落在0.1D至0.6D的范围中,近距离视觉区与转换视觉区在彼此之间的交界處具有相同屈光度。转换视觉区与远距离视觉区在彼此之间的交界处具有相同屈光度。本揭露根据瞳孔半径大小设计近距离视觉区的附加屈光度以符合各年龄层的视力矫正需求。平滑化设计可达到智能调节、减少视力转换的适应不良状况以及转换时间、减少球面像差。智能多焦点散光镜片具有双屈光度变化型态,改善老花散光患者屈光不正。
技术领域
本揭露是有关于一种多焦点镜片,尤其是一种具有智能调节效果的多焦点镜片,以及结合散光的多焦点散光镜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焦点镜片大多数都需要经过验光师较长时间的验配。由于近距离视觉区与远距离视觉区的度数差异大,容易使配戴者产生适应不良以及中距离视觉区有视力模糊的现象。人的瞳孔有随着年纪增加而缩小的趋势,会造成近距视觉不清晰的问题变得严重。因此单一的近距离视觉区大小设计无法符合不同年龄层的配戴舒适度及视力的矫正需求。
此外,在所有屈光不正的患者中,除了比例最高的近视与远视之外,角膜变形的散光患者亦占有三成以上。散光成因来自于角膜变形为橄榄球状的双曲率长短轴表面。因此当眼球在调节屈光时,长短轴光线无法聚焦在同一焦点上。为了达到有效散光矫正,需使镜片在眼中不转动,以维持正确的散光轴度,才能使两轴光线同时聚焦于同一焦点上。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根据瞳孔大小设计近距离视觉区,且具有智能调节近距离视觉区与远距离视觉区的度数差异的智能多焦点散光镜片,仍是目前业界亟需研究的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本揭露的一实施态样为一种智能多焦点镜片。
在本揭露一实施例中,智能多焦点镜片包括光心区,光心区包含近距离视觉区、转换视觉区以及远距离视觉区。近距离视觉区的附加屈光度与近距离视觉区的半径成负相关。转换视觉区环绕近距离视觉区,其中转换视觉区的屈光度降幅落在0.1D至0.6D的范围中,其中近距离视觉区与转换视觉区之间具有交界处。近距离视觉区在交界处的屈光度与转换视觉区在此交界处的屈光度相同。远距离视觉区环绕近距离视觉区与转换视觉区。转换视觉区与远距离视觉区之间具有交界处,且转换视觉区在交界处的屈光度与远距离视觉区在此交界处的屈光度相同。
在本揭露一实施例中,光心区的半径落在约4微米至4.5微米的范围中。
在本揭露一实施例中,转换区的内径与外径之间的距离落在约0.2微米至0.7微米的范围中。
在本揭露一实施例中,近距离区的一半径落在约1.3微米至2.1微米的范围中。
在本揭露一实施例中,近距离视觉区的附加屈光度落在约0.25D至3.50D的范围中。
在本揭露一实施例中,近距离视觉区包含第一区域以及环绕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
在本揭露一实施例中,第二区域的屈光度随着与智能多焦点镜片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减少。
在本揭露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实质上为平光区,且第一区域连结第二区域。
在本揭露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域的半径落在0.00微米至1.00微米的范围中。
在本揭露一实施例中,远距离区的附加屈光度落在约0.5D至1.50D的范围中。
本揭露的一实施态样为一种智能多焦点散光镜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硕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晶硕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64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