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翻转折叠桌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5358.6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6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晋墨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墨然 |
主分类号: | A47B3/083 | 分类号: | A47B3/083;A47B13/02;A47B13/0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32 | 代理人: | 朱家龙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转 折叠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办公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折叠桌及使用方法,包括:翻转大桌板,升降小桌台和升降桌腿;本发明的中轴齿轮与侧轴齿轮的设置,以及中轴齿轮和侧轴齿轮采用链条传动,使展开折叠桌板的同时能够展开升降桌腿,方便了使用者的展开操作;其中,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设置,方便了使用者对翻转大桌板高度的调节;本发明的翻转齿轮与翻转齿条的设置,通过控制翻转大桌板的翻转来控制定位柱的伸长和缩回,并且最终展开状态下的翻转大桌板的升降小桌台正面朝上可以满足放置电脑显示器的功能,且使用者使用时对翻转大桌板的中部压力朝下,与翻转大桌板进行折叠需要的力方向相反,所以翻转大桌板不会因为使用者的正常使用而下榻折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办公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折叠桌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办公室职业病呈上升趋势。传统的办公桌高度都是恒定的,或者制造时可以定制高度,但是一旦交付使用后其高度还是很难改变的;办公室人员长期处于同一高度的办公桌桌面上办公,极易产生腰部、背部、颈部或腿部的职业病。由于这些因为久坐而导致的职业病困扰着许多工作者,最先是国外开始流行站式办公或者站座交互式办公。这种办公拥有的好处很多,尤其是可以解决一些腰颈椎病的发生,而且还具有减肥的功效,通过研究报告了解这种方式还可以提升10%-30%的工作效率。
由于需要切换站立以及座式两种办公方式导致的桌面高度不合适的问题,市场上出现一款升降桌面的相关产品;而目前办公室人员均采用台式电脑办公,对于台式电脑的办公习惯是将显示器和鼠键放置在不同平面,显示器高度高于鼠键高度,如此才能避免使用者低头斜视显示器。采用双层桌台的升降办公桌由于其桌台无法调整,从而增加了该升降办公桌的收纳空间和运输成本;
进一步的,现有的折叠桌,靠近中铰链出因为需要展开后两个展开桌面的拼接贴合,因此在折叠时,靠近中铰链出会产生缝隙;当折叠桌不使用时,容易在使用桌面上落灰;以及折叠时粗心大意半展开(未折叠到位)时,由于桌面使用面一直朝上,也容易落灰;因此大大增加人们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通过一种翻转折叠桌的设计,折叠状态下减少了收纳空间和运输成本,在撑开状态下能够调节双层桌面的高度使其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办公人员使用。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翻转折叠桌,包括翻转大桌板,所述翻转大桌板包括折叠桌板,两块所述折叠桌板中间转动连接有中轴,所述中轴前后两端固定设置有两根平行转轴,两块所述折叠桌板通过平行转轴与中轴相互转动;所述中轴上的平行转轴的后端固定设置有中轴齿轮,所述折叠桌板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侧轴,所述侧轴外侧设置有升降桌腿,所述侧轴的前后两端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后端贯穿折叠桌板后侧其顶部设置有侧轴齿轮,所述侧轴齿轮与中轴齿轮通过链条啮合传动;所述折叠桌板之间顶部前侧设置有升降小桌台,所述升降小桌台包括主动小桌台和被动小桌台;所述主动小桌台和被动小桌台底部均与折叠桌板滑动连接;所述主动小桌台和被动小桌台底部前侧棱啮合连接有固定板齿轮,所述固定板齿轮和折叠桌板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齿轮下方啮合连接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折叠桌板数量为两块,折叠桌板折叠后与升降桌腿贴合。
优选的,所述中轴顶部左右两侧棱为直角便于展开自锁,其底部左右两侧棱为圆角便于翻转后再折叠。
优选的,所述侧轴顶部内侧棱为直角便于展开自锁,其底部内侧棱为圆角便于翻转后再折叠。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折叠桌板前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动小桌台和被动小桌台内部分别设置有小桌台一与小桌台二,所述小桌台一右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小桌台二左侧设置有连接槽;所述主动小桌台前侧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后端设置有推块。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和连接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推块顶部为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墨然,未经晋墨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53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