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裂纹防渗漏的结构生长液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05065.8 | 申请日: | 2021-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7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 发明(设计)人: | 左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左工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41/68 | 分类号: | C04B41/68;E04G2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王江成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裂纹 渗漏 结构 生长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裂纹防渗漏的结构生长液及其使用方法,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硅酸钠、硅酸钾和硅溶胶;所述b组分包括EDTA、表面活性剂、水溶性有机溶剂和水。本发明中的混凝土结构生长液通过选择合适配比进行有效渗透填充混凝土中的毛细孔道和通路,生成水不溶的硅酸钙,从而实现阻止水渗漏;在混凝土内部快速形成稳固的枝蔓渗透结构,进一步密实基层混凝土,阻塞渗水的通道,从而基层混凝土表现出优异的抗渗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裂纹防渗漏的结构生长液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工程中绝大多数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使混凝土内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变性、溶解析出、结晶膨胀及基体开裂等,从而造成混凝土性能的下降出现裂缝、剥离、剥落、蜂窝、漏水、钢筋外露、钢筋锈蚀、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不仅直接降低混凝土的性能,更主要的是它会加速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
混凝土保护技术中,涂料的有效渗透以及与水泥活性组分的相互作用是实现涂料防护功能的技术关键。混凝土是介观多孔物质,内部存在游离的CaO等活性组分,只有选择合适的涂料活性成分中使之充分渗透进混凝土中细小微孔和通路,才能够有效结合混凝土中游离的活性组分并进行填充,最终起到保护和修饰混凝土的最终目的。
公开号为CN10383330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结晶防水涂料,所述涂料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胶凝组分硅酸盐水泥30%~80%、骨架剂细石英砂15%~45%、减水剂亚硝酸钠1%~10%、高分子增韧剂氯化聚乙烯1%~10%、速凝剂铝酸盐2.5%~5.5%;各组分之和为100%。其不足之处在于仅依靠结晶物的吸水膨胀形成防渗区域,并不能纵向延伸到混凝土内部而实现有效渗透填充,容易失效造成混凝土结构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裂纹防渗漏的结构生长液及其使用方法,通过选择合适配比进行有效渗透填充混凝土中的毛细孔道和通路,并在混凝土内部快速形成稳固的枝蔓渗透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裂纹防渗漏的结构生长液,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硅酸钠、硅酸钾和硅溶胶;
所述b组分包括EDTA、表面活性剂、水溶性有机溶剂和水。
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施工后,水泥中的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等首先开始水化,释放出Ca2+等离子,液相呈强碱性。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水后将涂料的表面张力降得足够低,一部分硅酸钠直接与混凝土内部的钙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直接生成不溶性硅酸钙结晶物。
渗透活性物质向基层混凝土渗透的前提是基层混凝土要充分润湿。当结构生长液涂覆在充分润湿的混凝土表面后,表面活性剂迅速渗入混凝土表面毛细孔,降低了毛细孔中水的表面张力。随着水向基层渗透,EDTA、胶体形态的活性成分也向基层毛细孔中渗透。EDTA作为络合剂,在渗透过程中结合部分毛细孔中的Ca2+,从而避免了Ca2+与毛细孔中残余的微量SiO32-过早反应,堵塞毛细孔。形成的可溶性络合物在混凝土内部迁移和渗透,渗透到一定深度后,与另一部分的硅酸钠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生成硅酸钙结晶,络合剂重新恢复活性,可继续与混凝土中的钙离子络合。从而促进结构生长液不断延伸,生成水不溶的枝蔓结构,有效堵塞毛细管,从而基层混凝土表现出优异的抗渗性能。
作为优选,按重量份计,所述a组分包括5~10份硅酸钠、3~8份硅酸钾和2~5份硅溶胶。
作为优选,按重量份计,所述b组分包括1~6份EDTA、1.5~4份水溶性有机溶剂和80~90份水。
作为优选,所述水溶性有机溶剂包括PEG或丙二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左工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左工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50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