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气囊外包浮板的综合救生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4883.6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8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甜甜;于晓龙;李秋荣;韩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军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105 | 分类号: | B63C9/105;B63C9/15;B63C9/00;B63C9/18;B63C9/20;B63C11/1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晨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9 | 代理人: | 朱永林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外包 综合 救生设备 | ||
一种多气囊外包浮板的综合救生设备,属于救生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气囊护颈、气囊帽、挡水面罩、救生衣、下装主体和高压充气瓶,气囊护颈前后侧分别安装有挡水面罩和气囊帽,救生衣颈部设置有气囊护颈,下装主体与救生衣建立连接,高压充气瓶设置在救生衣上,且高压充气瓶的充气端分别与气囊护颈、气囊帽、挡水面罩和救生衣的气囊通过逆止阀连通。本发明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多气囊气胀式救生衣功能性单一,难以满足失去行动力的遇险人员救生需求以及水流过大时呼吸需求的问题,本发明的救生衣可承担救生员救援遇险者时的较大浮力,下装主体抵消织物重力的同时提供保护。满足面部后仰且口鼻处高出水面12cm的要求,提供浮力需求和呼吸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气囊外包浮板的综合救生设备。
背景技术
海洋事故及洪水灾害频发,作业用救生设备的需求也逐步提高,既要满足救生员救援作业时的浮力要求,又要保障人员遇险时的呼吸,还要延长救生衣的使用寿命。目前具有较好防护性能的作业用救生设备大致分为填充式和充气式两种,由于填充式救生衣存在体积大、贴合性差、影响操作等不足,现有的专业救生衣多为充气式。为解决充气式救生衣易被尖锐物体刺破后浮力消失的问题,专利号CN11319733A提出了由矩阵式微单元气囊排列构成的多气囊气胀式救生衣,实现了独立小室破损对整体影响不大。但是由于设置了大量的逆止阀,占用了气囊体积影响救生效果,而且功能性单一,难以满足失去行动力的遇险人员的救生需求以及水流过大时的呼吸需求。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综合救生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多气囊气胀式救生衣功能性单一,难以满足失去行动力的遇险人员救生需求以及水流过大时呼吸需求的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气囊外包浮板的综合救生设备,包括气囊护颈、气囊帽、挡水面罩、救生衣、下装主体和高压充气瓶,气囊护颈前后侧分别安装有挡水面罩和气囊帽,救生衣颈部设置有气囊护颈,下装主体与救生衣建立连接,高压充气瓶设置在救生衣上,且高压充气瓶的充气端分别与气囊护颈、气囊帽、挡水面罩和救生衣的气囊通过逆止阀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定位报警装置、反光条和哨笛,所述定位报警装置内设置有GPS定位装置及报警系统,遇险工况下自动上传位置信息及报警信息给终端,气囊帽及气囊护颈外侧贴有反光条,哨笛通过细绳连在救生衣上。
优选的:所述气囊护颈为U形护颈气囊,气囊护颈后侧气囊为单柱气囊,左右两侧气囊为多个柱状气囊,单柱气囊和多个柱状气囊连通设置,所述气囊护颈的后侧气囊与气囊帽的气囊通过逆止阀连接,挡水面罩左右两侧通过拉绳固定安装在气囊护颈前侧,挡水面罩底部具有气囊,且与气囊护颈的气囊通过逆止阀连接;
所述挡水面罩为多气囊包裹呼气通道结构,挡水面罩面向人体面部一侧具有呼吸口,呼吸口通过呼吸管与外界连通,呼吸管至于挡水面罩内部,呼吸口四周设置有口鼻处凹陷保护区;
所述气囊帽内部由多个柱状气囊组成上加工有泄水孔。
优选的:所述救生衣包括外层设置有外层薄片浮板和内侧设置有内层多气囊组织的救生衣,外层薄片浮板包括防水织物、泡沫塑料和弹性织物,泡沫塑料分块布置,泡沫塑料外侧包裹有防水织物,每块被防水织物包裹的泡沫塑料之间通过弹性织物连接,内层多气囊组织由多个竖直柱状气囊组成,置于救生衣内层的前后两侧,外层薄片浮板和内层多气囊组织左右两侧通过织带建立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军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军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48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