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安全的身份认证框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4680.7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5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吕虓;刘炜;杨培镭;王其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数安汇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娄会敏 |
地址: | 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安全 身份 认证 框架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安全的身份认证框架系统。所述基于大数据安全的身份认证框架系统,包括:大数据服务端、至少一个客户端以及用于实现所述大数据服务端与所述客户端数据通信的通信模块。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安全的身份认证框架系统,先通过信息调取模块获取客户端信息,确定该客户端是否符合正常操作,然后根据获取的客户端加密码,分别利用公共密钥创建模块和运算规则制定模块,实现创建密钥和制定运算规则并返回至客户端,客户端通过变码模块运行运算规则完成解密操作,来进一步确定身份,同时具备两重认证方式,保证了认证时的安全性,即便在认证数量较多时,也能确保认证快速且安全的通过,很好的避免重复认证和无法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安全的身份认证框架系统。
背景技术
互联网,又称国际网络,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逐渐走向大数据的信息时代环境中,而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大数据服务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安全问题,传统的大数据常用的是数字安全认证技术,系统大多数使用非对称和传统的公钥加密,提供相互认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相关技术中,身份认证框架系统通常是在集中式服务器上认证,由于一个服务器同时与若干个客户端连接,而当若干客户端同时进行身份认证,由于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认证方式多为单向,虽然能够减轻服务器的负载,但是在认证数量过多时,单向认证方式相对简单且安全性不够高,容易出现重复认证或是无法认证情况,为用户带来较差的使用体验。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安全的身份认证框架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安全的身份认证框架系统,解决了身份认证框架系统容易出现重复认证或是无法认证情况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大数据安全的身份认证框架系统,包括:
大数据服务端、至少一个客户端以及用于实现所述大数据服务端与所述客户端数据通信的通信模块;
其中,所述大数据服务端通过通信模块与所述客户端信号连接,所述大数据服务端包括用于创建公共密钥的公共密钥创建模块、用于制定运算规则的运算规则制定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端发送的会话请求的会话结构模块、用于调取客户端注册的身份信息的信息调取模块以及用于对所述客户端身份信息进行身份认证模块;
所述客户端包括账户注册模块、账户登录模块、会话请求模块、加密码发送模块以及变码模块。
优选的,所述账户注册模块用于为用户提供账户注册功能,用户通过输入自己的注册信息来创建账户。
优选的,用户通过所述账户登录模块输入已注册的账户信息,允许进入客户端内部,账户登录模块包括账号输入和密码输入,所述会话请求模块用于向所述大数据服务端发送会话请求,获取访问许可。
优选的,所述变码模块与所述加密码发送模块连接,所述变码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设置的密码和标识符,并根据该密码自动生成对应的加密码,所述加密码发送模块用于将生成的加密码发送至所述大数据服务端中。
优选的,所述基于大数据安全的身份认证框架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用户通过账户登录模块输入已注册的账户信息,账户输入正确后,成功进进入到客户端内部,然后通过会话请求模块向大数据服务端发送会话服务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数安汇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数安汇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46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