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的多功能扶手箱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02638.1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5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唐利中;闫彬;胡圣一;李炭;吴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7/04 | 分类号: | B60R7/04;B60N2/75;B60N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28 | 代理人: | 杨丹莉;李丹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多功能 扶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多功能扶手箱,其包括扶手箱体和设于扶手箱体上的箱盖,其还包括:滑轨,其与箱盖连接;转盘组件,其设于所述滑轨和扶手箱体之间,所述滑轨能够相对于转盘组件线性移动,并且能够以转盘组件的轴心为转动中心而相对于扶手箱体转动;所述转盘组件上设有锁定槽,所述锁定槽沿着扶手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滑轨上设有锁定滑杆,所述锁定滑杆能够沿着所述锁定槽滑动;其中,当所述滑轨相对于转盘组件线性移动至锁定滑杆位于锁定槽内的位置时,所述箱盖不能相对于扶手箱体转动;当所述滑轨相对于转盘组件线性移动至锁定滑杆从锁定滑槽中脱出的位置时,所述箱盖能够相对于扶手箱体转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扶手箱。
背景技术
在当前车辆上,常规的扶手通常采用一体式的安装方式设置在扶手骨架上,其位置固定,且只有肘托一种功能。
为了合理利用车内空间,便于储物,当前也有部分车辆在扶手骨架上安装有扶手箱;同时,为了提高驾乘体验,也有少量车辆在扶手箱内进一步设置有小桌板结构、冰箱以及控制屏,以供驾驶员和/或乘客使用。
但是,目前常规的扶手箱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通常存在以下缺陷:
(1)小桌板结构多为铰链臂支撑,稳定性差;
(2)小桌板结构在发生碰撞和紧急制动时会与乘客造成碰撞,安全性差;
(3)部分车型扶手箱功能单一,只有储物功能,空间利用率低;
(4)车辆后排的扶手箱无法前后调节,没法满足不同乘客的多种需求;
(5)扶手箱内加入小桌板结构、冰箱和控制屏后,会导致扶手箱的体积冗余,结构复杂,浪费空间。
由此,针对当前常规扶手箱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发明人设计出了一种新的多功能扶手箱,该多功能扶手箱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解决了传统小桌板结构存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其可以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且不会影响车内乘员的安全性,其适用性相当广泛,可以用于各类车型之中,具有十分良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多功能扶手箱,发明人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创新优化了扶手箱的滑轨和转盘组件,丰富其功能。
该多功能扶手箱解决了传统小桌板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且更便于乘员多场景使用,其无需单独开发小桌板等复杂机构,充分节省了空间并提高了便利性。该多功能扶手箱可以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且不会影响车内乘员的安全性,其适用性相当广泛,可以用于各类车型之中,具有十分良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多功能扶手箱,其包括扶手箱体和设于扶手箱体上的箱盖,其还包括:
滑轨,其与箱盖连接;
转盘组件,其设于所述滑轨和扶手箱体之间,所述滑轨能够相对于转盘组件线性移动,并且能够以转盘组件的轴心为转动中心而相对于扶手箱体转动;所述转盘组件上设有锁定槽,所述锁定槽沿着扶手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滑轨上设有锁定滑杆,所述锁定滑杆能够沿着所述锁定槽滑动;
其中,当所述滑轨相对于转盘组件线性移动至锁定滑杆位于锁定槽内的位置时,所述箱盖不能相对于扶手箱体转动;当所述滑轨相对于转盘组件线性移动至锁定滑杆从锁定滑槽中脱出的位置时,所述箱盖能够相对于扶手箱体转动。
在本发明所述的多功能扶手箱,在原有扶手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利用滑轨以及转盘组件,可实现作为扶手的箱盖相对于转盘组件在线性方向上前后移动的同时,进一步左右旋转,其可以用作小桌板或者手托,实现平移和转动,解决了传统小桌板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26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量调节阀
- 下一篇:一种面向节能降耗的再生黄铜热挤压工艺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