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识别物料正确性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00031.X | 申请日: | 2021-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5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马立鹏;姚杰;俞文光;孔伟阳;李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识别 物料 正确性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识别物料正确性的系统及方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是通过人工识别投料物料,费时费力,准确性低,会发生误投等问题本发明采用包括:控制中心,用于接收、处理各种数据信息和下达指令;备料模块,用于准备生产需要的各种物料;条码信息模块,用于记录或填写或清除条码信息;传输模块,用于输送物料;投料模块,用于将正确物料投放到反应罐或者生产使用的釜中。优点是引入托盘/容器条码和物料条码关联的手段,利用计算机的能力自动识别条码内容,不再需要人工识别标签内容,提高了识别的效率,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降低了由于物料识别错误导致的错误的投料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生产投料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识别物料正确性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方案,一般是在物料的包装袋上贴上物料的信息标签,人工根据投料单和物料标签上的信息进行比对,人工识别到物料标签上的信息正确性,再进行投料。在大量生产的现场,人工识别投料物料费时费力,准确性低,会发生误投的现象,造成药品的生产事故。又由于生产现场往往同一个投料工艺点为多个生产批次准备了大量的同类型物料,通过人工比对标签的方式,极容易出错,并且需要准确找到自己需要的物料非常费时费力。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物料识别方法”,其公开号:CN112464967A,公开日:20210309,包括:获得半成品的型号信息;显示与所述半成品对应的物料的标准型号信息;获得待装配的物料的实际型号信息;判断物料的实际型号信息与标准型号信息是否匹配,并显示匹配结果。能够根据半成品的型号信息显示需要与半成品装配的物料的标准型号信息,使得操作者明确所需的物料;若实际型号信息与标准型号信息匹配,表示这些物料可以装配,若不匹配,表示不匹配的物料不能与半成品装配;显示匹配结果。该发明会每个物料的信息都进行验证,这样会导致费时费力,且效率低,并且该发明不能设置物料的投放顺序,这样也会造成生产质量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是通过人工识别投料物料,费时费力,准确性低,会发生误投等问题;提供一种快速识别物料正确性的系统及方法,通过将投入到同一个生产批次的几种物料放置到集中的一个容器或者托盘中,通过条码技术和技术算技术,使得投料工人能够一次性找到需要投入的所有物料,再通过扫描物料包装的条码,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快速识别物料的正确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作量、提高投料准确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发明包括:
控制中心,用于接收、处理各种数据信息和下达指令;
备料模块,用于准备生产需要的各种物料;
条码信息模块,用于记录或填写或清除条码信息;
传输模块,用于输送物料;
投料模块,用于将正确物料投放到反应罐或者生产使用的釜中。
本方案采用生产配方、物料条码、托盘/容器条码、统一放置的手段,提高了投料操作工人寻找物料的效率,引入集中管理手段,只要找到托盘/容器,就可以找到需要投入的所有的物料;引入托盘/容器条码和物料条码关联的手段,利用计算机的能力自动识别条码内容,不再需要人工识别标签内容,提高了识别的效率,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降低了由于物料识别错误导致的错误的投料的概率。
作为优选,所述备料模块包括:
分拣单元,用于挑选生产所需要的物料;
称重单元,用于对所需的物料进行称重;
包装单元,用于将称重好的物料进行分类包装;
贴码单元,用于将包装好的物料贴上条码;
放置单元,用于将物料统一放置到一个容器或者托盘中。
采用本方案是为了将物料按照生产顺序和需要,把多种使用到的物料,获取正确的批次和数量,统一放置到一个容器或者托盘中。
作为优选,所述条码信息模块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00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络合物
- 下一篇:一种基于模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温度解耦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