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频TIG辅助双丝小电流熔化极电弧增材高氮钢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99790.9 | 申请日: | 2021-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0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青;谢高齐;黄俊;范霁康;彭勇;王克鸿;黄勇;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9/173 | 分类号: | B23K9/173;B23K9/167;B23K9/133;B23K9/3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张玲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tig 辅助 双丝小 电流 熔化 电弧 增材高氮钢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高氮钢电弧增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频TIG辅助双丝小电流熔化极电弧增材高氮钢的装置及方法。竖直方向采用双丝小电流熔化极焊枪进行焊接,同时在侧面使用高频TIG焊枪辅助焊接;所述双丝小电流熔化极焊枪中的两根高氮钢丝材分别独立送丝,且通过一个送丝系统固定在机器人上;双丝小电流熔化极焊枪的焊接电流为80‑120A,高频TIG焊枪的频率为5‑15KHz。本发明利用双丝小电流改善增材高氮钢飞溅大、气孔多等问题;利用高频TIG电弧改善小电流增材成型差等问题,此外高频效应对熔池的搅拌作用,起到消除气孔、细化晶粒作用;有效解决了传统熔化极电弧增材高氮钢易飞溅、气孔多和热积累过多等造成成型件质量差这一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氮钢电弧增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频TIG辅助双丝小电流熔化极电弧增材高氮钢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高氮钢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船舶装备制造等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氮钢焊丝的含氮量较高,导致在增材过程中容易产生飞溅、气孔、裂纹等缺陷,使得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下降,难以制备高性能的高氮钢构件。此外由于高氮钢焊丝由于其本身的成分特点(高氮、高锰),在熔化极电弧增材工艺条件下,很容易就形成大量飞溅,极大地增加了清理工作量和缺陷产生的概率。
以电弧作为热源的丝材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沉积效率高、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熔化极电弧增材技术是采用连续等速送丝堆焊,焊丝与被焊工件之间的电弧作为焊接热源来熔化焊丝。其优点在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采用焊丝作为电极,可选择较大电流,生产效率高。但当采用大电流时虽然提高了沉积效率,但会造成熔滴飞溅问题和由于热输入过大导致热积累严重,最终成型件变形严重,组织粗大,造成成型质量不好,以及力学性能下降等问题。
发明专利“一种双熔化极-TIG电弧复合热源焊接方法”(专利号:ZL2017113269448)发明了一种新的双熔化极焊接方法,其典型工艺特点是在双熔化极间接电弧前面加了辅助TIG电弧,双丝电弧的每根送丝单独配气保护,双丝由角度可调的夹具连接。在对母材热输入小的前提下,可大幅度提高熔敷效率,因此该焊接方法简单、焊接效率高、实用性强。但对于高氮钢增材,由于高氮钢丝材氮含量高,TIG焊枪在前,形成先行熔池,双丝形成间接电弧,造成飞溅仍明显,而且随着熔池温度降低,氮气不易逸出,形成大量气孔,该方法不能明显改善高氮钢易飞溅、气孔多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TIG辅助双丝小电流熔化极电弧增材高氮钢的装置及方法,采用小电流、双丝分流的方式,可有效降低热输入、减少飞溅,增加沉积效率,利用高频TIG辅助能改善成型、增加增材件力学性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高频TIG辅助双丝小电流熔化极电弧增材高氮钢的方法,竖直方向采用双丝小电流熔化极焊枪进行焊接,同时在侧面使用高频TIG焊枪辅助焊接;所述双丝小电流熔化极焊枪中的两根高氮钢丝材分别独立送丝,且通过一个送丝系统固定在机器人上;双丝小电流熔化极焊枪的焊接电流为80-120A,高频TIG焊枪的频率为5-15KHz。
进一步的,所述双丝小电流熔化极焊枪焊接时的具体工艺参数为:高氮钢丝材的直径为0.8mm、1.0mm或1.2mm,焊接电压为15-20V,熔覆速度VR为2-5mm/s、送丝速度Va和Vb为3-6m/min、熔化极保护气采用93.5%Ar+5%N2+1.5%O2混合气体,气流量为15-20L/min。
进一步的,双丝小电流熔化极焊枪中的两根高氮钢丝材的丝材成分相同或不同,根据目标高氮钢成分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高频TIG焊枪辅助焊接的具体工艺参数为:基值电流Ij为50-100A,峰值电流IP为180-300A,堆敷速度VW=VR=2-5mm/s钨极直径dw为4-6mm,钨极内缩量3-6mm,钨极尖角15°-30°,钨极尖端距基板高度Hw为6-10mm,保护气为99.99%氩气,流量10-20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97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