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性调控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99308.1 | 申请日: | 2021-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7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召;王艺霖;侯志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5/00 | 分类号: | G02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王振华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性 调控 电磁 诱导 透明 现象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性调控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结构,该结构利用三层金属条的不对称性,通过表面等离激元效应来增强结构的手性响应,解决了原有手性超材料结构体系手性响应不明显,无法仅通过圆偏光相位来调控EIT‑like窗口的有无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纳光子学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性调控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电磁诱导透明(EIT)现象最开始研究于原子系统中,是一种量子相消干涉现象,其在非线性光学处理,超快开关以及光学存储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EIT的概念和相关方法提出之后,研究人员在实验和理论方面都进行了相关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然而,要在片上系统实现EIT需要很苛刻的条件。近些年,研究人员在一些经典的结构中发现了类似原子系统的EIT现象,称之为类电磁诱导透明,即EIT-like。在纳米光子学领域,人们基于金属-介质-金属(MIM)波导,超材料体系等对EIT-like现象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几乎没有涉及圆偏光对电磁透明窗口有无的调控,即右旋光入射时透明窗口出现,左旋光时消失,反之亦然。
中国专利申请CN202011193972.9公开了实现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全介质非对称十字空腔超材料,包括基底以及在基底上周期排列的介质单元,每个介质单元中设置有竖直空腔和水平空腔,竖直空腔和水平空腔互相垂直并连通,构成十字空腔,所述十字空腔为非对称结构。该材料的突出特点是每一个结构单元都由介质空腔组成。相对金属超材料,没有欧姆损耗带来的热效应,该超材料可以获得较高的透射率和品质因子。
能使左右旋光产生不同光学响应的结构一般称之为手性结构。自然界中存在的手性结构中的手性响应都很微弱,这是因为结构本身尺寸和入射光波不匹配造成的。而等离子体手性超材料结构体系则可以通过人工设计来有效的增强光学手性响应。利用光学手性响应实现对电磁诱导透明窗口有无的调控在光学主动调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将进一步拓宽超材料结构体系尤其是手性超材料的广泛应用。能否仅利用手性超材料结构,通过简单的左右旋光的转换来调控电磁诱导透明窗口的有无是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性调控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结构,该结构利用三层金属条的不对称性,通过表面等离激元效应来增强结构的手性响应。本发明主要解决原有手性超材料结构体系手性响应不明显,无法仅通过圆偏光相位来调控EIT-like窗口的有无问题。
更为具体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性调控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结构,包含周期性三层金属条,从上到下一次顺时针旋转45度,构成手性超材料体系,结构整体处于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环境中,入射光的方向为+z方向,经微结构后激发系统的表面等离激元。由于结构的手性特征,不同的偏振光会产生不同的光学响应。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三层金属条材料为银(Ag)或金(Au);更优选的,三层金属条材料均为银(Ag)。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三层金属条的z方向与中心轴线重合。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入射光为圆偏光。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圆偏光波长范围为600 nm~1500 n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表面等离激元手性超材料的优势和EIT-like现象在慢光等方面的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周期性表面等离激元微结构实现对电磁诱导透明窗口有无的调控,提出了一种手性调控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结构。该结构体系相对简单,由周期性的三层金属条以不同的夹角组成,结构整体处于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
该结构通过结构参数优化可使得系统具有很大的手性响应,使系统透射谱在不同圆偏光入射时表现为明显不同的类型,即RCP入射时,透射谱表现为EIT-like型,LCP入射时,透射谱表现为洛伦兹线型。也即通过改变圆偏光的相位即可调控电磁诱导透明窗口的有无。除此之外,改变周围环境介质的折射率可使透射谱线性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93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