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型锁死结构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94640.9 | 申请日: | 2021-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6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仉建国;王升儒;杜悠;徐薇;杨阳;林莞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朱萍;孟祥斌 |
| 地址: | 1003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型锁死 结构 及其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型锁死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其包括钩座、连接棒和定位压环;所述定位压环设置在钩座内部,连接棒横穿钩座;所述钩座内部设置锁死组件,锁死组件与钩座活动连接;所述锁死组件包括压紧螺塞、压紧螺环和压块,压紧螺环设置在压紧螺塞外侧,压块设置在压紧螺环的下端;使用时,先将定位压环放置在钩座内部,再通过此种三组件的新颖双锁方式将压块放在定位压环上方,利用压紧螺环的旋转锁住压块和定位压环,再使用压紧螺塞的旋转固定连接棒,保证稳定连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引发患者并发症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改良型锁死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脊柱畸形是指脊柱的冠状位、矢状位或轴向位偏离正常位置,发生形态上异常的表现。脊柱畸形可以单一或多种并存的表现为侧弯、旋转、前或后凸畸形、僵直等形式,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好发于幼儿及青少年,不但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极易威胁心、肺、神经系统等功能,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目前针对脊柱畸形的问题,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症状严重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一般是在脊柱旁置入脊柱矫正器来矫正畸形,肋骨钩及其附件组成的肋骨钩系统是脊柱外科手术中的重要医疗器械,可用于将矫正棒固定在肋骨上,起到固定脊柱矫正器的作用。针对接受脊椎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中,部分患者的椎体存在严重畸形,无法拧入椎弓根钉,从而无法建立起内固定框架结构。但现阶段使用的骨钩系统存在以下缺陷:脊柱内固定手术使用的钩棒系统中,骨钩顶部大多设计为旋入式顶盖,旋入式顶盖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顶盖逐一旋紧,并进行紧固检查,脊柱内固定手术中需要使用多个骨钩,对每个骨钩进行旋紧检查,大大增加了手术时间,也会增加引发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良型锁死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良型锁死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一种改良型锁死结构,其包括钩座、连接棒和定位压环;所述定位压环设置在钩座内部,连接棒横穿钩座;所述钩座内部设置锁死组件,锁死组件与钩座活动连接;所述锁死组件包括压紧螺塞、压紧螺环和压块,压紧螺环设置在压紧螺塞外侧,压块设置在压紧螺环的下端;使用时,先将定位压环放置在钩座内部,再通过此种三组件的双锁方式将压块放在定位压环上方,利用压紧螺环的旋转锁住压块和定位压环,再使用压紧螺塞的旋转固定连接棒,保证稳定连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引发患者并发症风险。
进一步,所述压紧螺环下端与压紧螺塞下端不接触,压紧螺环下端与压紧螺塞下端之间留有缓冲空间,更好地减小摩擦,保证装配效果;此种压紧螺塞、压紧螺环的双锁设置,可以很好地实现分布锁紧,具有更好地牢固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压紧螺塞下端设置有呈圆弧状向下凸起的凸台;凸台的旋转轴线与压紧螺塞的中心轴线重合;此种设置保证压紧螺塞与连接棒的固定效果,保证一步锁紧,锁紧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压紧螺塞上端设置有方便操作的旋转柱,旋转柱在使用时配合其他工具使用,能够实现很好地旋紧作用。
进一步,在所述压紧螺环上端设置至少1个槽口,同一水平面的槽口中心线与槽口边缘所在线不平行;优选地,槽口数量设置4个,且围绕着压紧螺环所在圆心呈圆周型排列;槽口的设置更好地配合手术工具使用,辅助锁紧;而槽口圆周型的排列方式有利于定心。
进一步,所述压块上下方向设置通槽三,压块的两侧方向设置通孔三;压块上端设置有与缓冲空间相匹配的旋转环,压块上端设置有供容纳凸台的凹槽;压紧螺环、螺纹段和压块配合锁住定位压环;通过压块、压紧螺塞和压紧螺环三组件的设置实现双锁顶丝方式,保证了定位压环、压块、压紧螺塞和压紧螺环被稳定固定。而压块和旋转环的设置可以使压紧螺塞和压紧螺环之间发生相对旋转时不会分离,顺畅旋转,保证压块、压紧螺塞和压紧螺环三组件成为一体,保证了与钩座的螺纹段的稳定连接。设置压块时,定位压环的限位段高度为L1,未设置压块时,定位压环的限位段高度为L2,L1小于L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46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