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组分室温固化耐高温胶粘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92695.6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0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于国良;孔宪志;孙东洲;吕虎;李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8G59/42;C09J11/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红媛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分 室温 固化 耐高温 胶粘剂 制备 方法 | ||
一种单组分室温固化耐高温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它涉及耐高温胶粘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室温固化耐高温环氧胶粘剂施工过程繁琐、250℃耐温强度不足的问题。方法:一、将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AFG‑90环氧树脂及增韧剂高温混合,得到产物A;二、将顺丁烯二酸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及1,4,5,8‑萘四甲酸酐研磨混合,得到产物B;三、将产物A、产物B、偶联剂及固化促进剂混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高温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因具有粘结性好、耐腐蚀等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航空航天、船舶运输、树脂基复合材料等各个领域。常用的环氧树脂固化体系主要有环氧/胺类固化体系和环氧/酸酐类固化体系。与多元胺类固化剂相比,酸酐类固化剂主要有以下优点:(1)操作工艺方面:a.挥发性小,毒性低,对皮肤的刺激性小;b.对环氧树脂的配合量大,与环氧树脂混熔后粘度低,可以加入较多的填料以改性,有利于降低成本;c.适用期长,操作方便;(2)固化物的性质方面:a.由于固化反应较慢,收缩率较小;b.有较高的热变形温度,耐热性能优良,固化物色泽浅;c.机械、电性能优良。
近年来随着战机轻量化的发展,复合材料的使用比重逐渐增加,飞行器飞行速度的不断提升,对胶粘剂的耐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超音速飞机机翼的蜂窝结构,机翼外部与空气摩擦可升温达250℃,现有的室温固化耐高温环氧胶粘剂主要存在组分较多、施工过程繁琐、250℃耐温强度不足等缺点,严重制约了胶粘剂的应用及推广。如现有的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申请的“一种室温固化耐高温的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公布号:CN 112011303 A,申请公布日期:2020.12.01)为多组分环氧/胺固化体系,固化产物室温剪切强度<17MPa,强度无法满足结构粘接使用;上海都为电子有限公司所申请的“一种室温固化耐高温高韧性的环氧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4804691A,申请公布日期:2015.07.29)为多组分环氧/胺固化体系,其耐温性能仅为120℃;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申请的“一种室温固化耐高温环氧胶粘剂”(申请公布号:CN102850978A,申请公布日期:2013.01.02)为多组分环氧/胺固化体系,其耐温性能仅为200℃剪切强度4.5MPa;卡本复合材料(天津)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可室温固化耐高温浸渍胶及制备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7955570A,申请公布日期:2018.04.24)为多组分环氧/胺固化体系,胶粘剂的力学性能仅为室温剪切强度;上海汉司实业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室温固化高耐热高剥离强度的双组分环氧胶黏剂”(申请公布号:CN112300740A,申请公布日期:2021.02.02)为多组分环氧/胺固化体系,其耐热水平仅限于80℃;上海创益中空玻璃材料有限公司申请的“室温固化耐高温防腐环氧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5440999A,申请公布日期:2016.03.30)其耐温性能仅为200℃;朱文峰等2014年在“中国胶粘剂”发表的“室温固化耐温200℃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制”为多组分环氧/酸酐胶粘剂,实际固化工艺为“60℃固化1h→100℃后处理3h”,其其耐温性能仅为200℃。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室温固化耐高温环氧胶粘剂施工过程繁琐、250℃耐温强度不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单组分室温固化耐高温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单组分室温固化耐高温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它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按质量份数称取70份~95份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5份~30份AFG-90环氧树脂及10份~50份增韧剂,将70份~95份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5份~30份AFG-90环氧树脂及10份~50份增韧剂加入到反应釜中,在N2气氛及温度为145℃~155℃的条件下,搅拌1h~4h,冷却至室温,得到产物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26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