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废水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制备工艺及在覆铜板上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90316.X | 申请日: | 2021-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0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超;傅燕燕;欧阳主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利豪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21H17/48 | 分类号: | D21H17/48;D21H17/51;D21H17/02;D21H21/14;C08G8/32;C08G8/08;B32B29/06;B32B15/20;B32B15/12;B32B27/04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罗昌 |
| 地址: | 3623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腰果 改性 酚醛树脂 制备 工艺 铜板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废水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于反应釜内加入酚、腰果酚并开启搅拌;②于反应釜内加入第一催化剂;③搅拌升温到达后开始计时,定温并计时;④于③所得产物中,加入中和剂并冷却;⑤于④所得产物中,加入聚甲醛,环氧大豆油和第二催化剂;⑥搅拌升温,定温计时到达后冷却并加入溶剂;⑦于⑥所得产物和氨基树脂、环氧大豆油进行调配,搅拌60分钟;所得产物即为纸基覆铜板用无废水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这样,本发明采用聚甲醛替代37%甲醛水溶液进行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反应,减少工业废水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危害,对现有纸基板生产中的环境保护要求有积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基覆铜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无废水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制备工艺及在覆铜板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覆铜板是印制电路板极其重要的基础材料,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功能的印制电路板,都是在覆铜板上有选择地进行加工、蚀刻、钻孔及镀铜等工序,制成不同的印制电路(单面、双面、多层)。覆铜板作为印制电路板制造中的基板材料,对印制电路板主要起互连导通、绝缘和支撑的作用,对电路中信号的传输速度、能量损失和特性阻抗等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印制电路板的性能、品质、制造中的加工性、制造水平、制造成本以及长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覆铜板。
酚醛树脂是由酚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产物,其中苯酚和甲醛缩聚反应得到的酚醛树脂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其工业产品应用领域广、产量大;尤其在纸基覆铜板领域,因为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所具备的耐高温,韧性好,价格低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在合成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酚和醛都是毒性较大的物质,反应过程中使得生产废水含有较高浓度的游离酚和游离醛及少量酚醇等,这对人和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研发一种无废水产生的纸基覆铜板用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就尤为急迫和重要。
现有的覆铜板的酚醛树脂如中国专利CN200710129766.X所示,其采用苯酚与腰果油初步反应成树脂A,再将树脂A与37%的甲醛溶液进行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使用甲醛溶液,使得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多的废水。
又如CN101265352B公开了一种“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及生产环保型阻燃纸基覆铜板的方法”,由于桐油为长链结构,其分子式中含有两个双键,而腰果酚分子结构一边为苯环,仅有一个双键,故腰果酚反应后形成的网状结构比桐油反应后形成的网状结构少,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硬度和柔韧性,造成值得的覆铜板冲孔时易开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故上述发明采用部分腰果酚替代桐油的方式,其制备酚醛树脂的方法如下:它是将腰果酚、桐油、苯酚在酸触媒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然后投入甲醛、含氮酚醛树脂在碱触媒作用下反应,再脱水制得。此种做法的缺点是:因脱水工艺的存在,使得生产过程产生较多的废水。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废水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制备工艺及在覆铜板上的应用,其具有解决现有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制备过程中有大量废水产生,对环境污染大的缺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无废水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制备工艺,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①于反应釜内加入酚、腰果酚并开启搅拌;
②于反应釜内加入第一催化剂;
③搅拌升温到达后开始计时,定温并计时;
④于③所得产物中,加入中和剂并冷却;
⑤于④所得产物中,加入聚甲醛,环氧大豆油和第二催化剂;
⑥搅拌升温,定温计时到达后冷却并加入溶剂;
⑦于⑥所得产物和氨基树脂、环氧大豆油进行调配,搅拌60分钟;所得产物即为纸基覆铜板用无废水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利豪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利豪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03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