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柞蚕幼虫低温胁迫诱发抵抗性选育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89145.9 | 申请日: | 2021-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7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 发明(设计)人: | 徐亮;钟亮;焦阳;姜晓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 代理公司: | 郑州欧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6 | 代理人: | 毛瑞官 |
| 地址: | 1181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柞蚕 幼虫 低温 胁迫 诱发 抵抗性 选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柞蚕幼虫低温胁迫诱发抵抗性选育方法,涉及柞蚕育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亲本组配:进行亲本筛选,即选择丰产、优质、饲料转化效率高的辽蚕582为母本,同时选择抗病性强的柞蚕品种抗大为父本,并将选择的母本以及父本配制成杂交组合。本发明通过设置优良品种杂交以及优良品种选择的方式,同时从F2代即开始在人工选择的基础上模拟低温冷害的气候条件对柞蚕幼虫施加低温胁迫筛选压力,并且施压了6代,针对育种目标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针对性,从而解决了柞蚕在野外柞园中放养因低温冷害所引起的柞蚕病害发生严重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柞蚕在野外柞园中放养产量的稳定性以及高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柞蚕幼虫培育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柞蚕幼虫低温胁迫诱发抵抗性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柞蚕(Antheraea pernyi)属鳞翅目大蚕蛾科,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泌丝昆虫,产茧量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已成为重点蚕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目前各个发育时期的柞蚕可应用于食品、药品、生物防治中间寄主、生物反应器等众多领域。
柞蚕在野外柞园中放养,受非生物因子(低温冷害、强风、暴雨、高温、干旱、日晒、农药污染等)和生物因子(病毒、细菌等)的影响极大,尤其是近年来低温冷害、强风、农药污染及柞园条件恶化造成了蚕儿体质虚弱,抗逆力和抗病力下降,从而造成大量遗失和发病,这是柞蚕低产的主要原因,故而提出了一种柞蚕幼虫低温胁迫诱发抵抗性选育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柞蚕幼虫低温胁迫诱发抵抗性选育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因低温冷害所引起的柞蚕病害发生严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柞蚕幼虫低温胁迫诱发抵抗性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亲本组配:进行亲本筛选,即选择丰产、优质、饲料转化效率高的辽蚕582为母本,同时选择抗病性强的柞蚕品种抗大为父本,并将选择的母本以及父本配制成杂交组合;
S2、杂交选育:杂交的第一代为F1,F1代在产卵量及实用孵化率优选的基础上,进行野外收蚁,并在蚕期对杂交种进行鉴定,剔除体色杂和发育参差不齐的蛾区,去伪存真,对于真杂交种混合窝茧,混合收获,筛选茧质优良的个体留种继代;
S3、系统分离选择:筛选优良的F1个体进行自交产生F2代,并对四个变态期进行严格的纯化选择,单蛾放养,在春秋蚕期的5龄盛食期选蚕的基础上,对留种的蛾区进行4℃低温胁迫处理24h,然后正常野外窝茧、收获,茧期对产量性状、生命力性状和茧质性状进行鉴定,选择优良的蛾区和个体留种继代,F3-F7代重复F2代的步骤,最终形成性状稳定的柞蚕品系;
S4、检测得种:由F8-F9代通过低温诱发抵抗性鉴定,同时由F8-F13代通过3年6代的纯种小区比较试验和扩繁试验,得到耐低温胁迫的丰产型柞蚕新品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2包括的F1代是选择两个亲本中单区产量高、发病率低和茧质性状优良的蛾区和个体进行杂交获得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3包括的F2-F7代采取同蛾区自交,选择体色一致、强健活泼的雌雄蛾交配产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3包括的F2-F7代对于体色较杂的蛾区进行整区淘汰,卵期选择产卵快、产出率高、实用孵化率高的蛾区继代放养,每代放养30个单蛾区,幼虫期选择发育整齐度好、体色一致的蛾区继代,对于体色杂、整齐度差的蛾区进行淘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未经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9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