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弹簧的大电流传输的连接器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87613.9 | 申请日: | 2021-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1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向华平;费莲;周夕维;陈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R12/85 | 分类号: | H01R12/85;H01R13/40;H01R13/5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沈燕;高娇阳 |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弹簧 电流 传输 连接器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大电流传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弹簧的大电流传输的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插头端和连接器尾端,所述连接器插头端的端面上设有若干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端面设有环形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内设置环形螺旋弹簧,所述环形螺旋弹簧的螺旋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环形螺旋弹簧的螺旋外径大于燕尾槽的深度,所述连接器尾端接触挤压环形螺旋弹簧实现大电流传输。本发明采用环形螺旋弹簧作为电流传输介质,通过接线柱和连接器尾端的端面接触压缩,其供电接触压力保持基本不变,极好地解决了压缩磨损问题,提升了传输链路的可靠性,实现大电流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大电流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弹簧的大电流传输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机载电子设备集成化技术的蓬勃发展,对电气连接的环境性能、空间占位、电气性能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机载雷达为例,当前雷达天线阵面正朝着高功率、高集成、轻薄化方向迅速发展,天线阵面传输电流传输需求高达1000A,而安装空间仅为62mm×62mm×15mm(其中15mm为接触方向尺寸)。不仅如此,还需要在机载恶劣的振动、气候、三防环境下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安全性。
传统的大电流传输使用汇流排,经过技术革新发展,当前机载雷达的大电流传输开始逐步普及采用基于簧片的插入式圆形或者矩形连接器。这三类大电流传输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各有其优缺点。
采用汇流排结构实现大电流,其优点是连接可靠,单位面积的过流能力较大,能够达到5A/mm2。缺点是该类结构采用金属端面(如铜条)接触,两个端面间用螺钉固定,无法实现电流密封传输,结构安装空间需求大,且属于裸露结构,气候环境适应性能较差,无法满足长期可靠工作要气。
大电流圆形连接器优点是连接快速、可靠,可以实现电流密封传输而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密封特性。缺点是电流传输主要靠接触件接触供电,而接触件一般采用插针,连接器整体供电传输效率较低,另外该连接器需要较大的插座安装操作空间,难以满足未来电子产品狭窄空间下的安装需求。
大电流矩形连接器属于J16系列矩形连接器衍生产品,该类连接器优点是通过压片接触,连接快速、可靠,单位面积的过流能力较大,缺点是无法实现电流密封传输,另外该连接器需要较大的插座安装操作空间。
上述三类大电流传输方法均无法同时满足产品在气候环境、安装空间、过流能力方面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大电流传输方式,解决小空间情况下大电流密封可靠传输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小空间大电流密封可靠传输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弹簧的大电流传输的连接器结构,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可保证大电流密封可靠传输,有效解决电子设备大电流传输连接器的安装空间小、插拔力大的问题,并且解决了电流传输密封设计难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弹簧的大电流传输的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插头端和连接器尾端,所述连接器插头端的端面上设有若干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端面设有环形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内设置环形螺旋弹簧,所述环形螺旋弹簧的螺旋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环形螺旋弹簧的螺旋外径大于燕尾槽的深度,所述连接器尾端接触挤压环形螺旋弹簧实现大电流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螺旋弹簧突出于所述燕尾槽的表面的距离为0.2-0.6mm。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尾端与接线柱接触的端面为导电的金属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柱的接头处设有密封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76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不同标号砼的回收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农作物种子溯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