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淬火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86440.9 | 申请日: | 2021-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4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梁楚鹏;陈国辉;焦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广智机电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63 | 分类号: | C21D1/63;C21D1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江镜立 |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淬火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淬火系统,包括加热炉、淬火搅拌装置、水冷装置、机械手、检测组件及控制模块,加热炉包括用于对工件进行加热的加热腔。淬火搅拌装置包括用于容置淬火液的淬火水池,淬火水池的下部设有进液口,淬火水池的上部设有出液口。淬火搅拌装置还包括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导流筒,导流筒的底部贯穿淬火水池的底部伸入设置在淬火水池内,导流筒的上部设有与淬火水池上部连通的连接管,导流筒的顶部设有用于搅拌导流筒内的液体的搅拌器。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淬火水池内淬火液的温度以及检测淬火液的液位高度。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检测组件、加热炉、淬火搅拌装置、水冷装置及机械手。本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淬火的效率,保障淬火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淬火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淬火加工在工作过程中,通常需要人工手动进行上料,作业效率慢,劳动强度大,从而降低了整个淬火过程的效率。操作人员手动进行淬火作业时,难以把控淬火时间和淬火温度,容易出现操作不当,导致工件淬火效果不佳,从而需要重复淬火,影响整个淬火加工的效率。而且,由于加热炉和工件温度极高,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中淬火效率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淬火系统,实现自动化淬火加工,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淬火的效率以及淬火的效果。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淬火系统,包括:
加热炉,所述加热炉包括用于对工件进行加热的加热腔;
淬火搅拌装置,所述淬火搅拌装置包括用于容置淬火液的淬火水池,所述淬火水池的下部设有进液口,所述淬火水池的上部设有出液口;所述淬火搅拌装置还包括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底部贯穿所述淬火水池的底部伸入设置在淬火水池内,所述导流筒的上部设有与所述淬火水池上部连通的连接管,所述导流筒的顶部设有用于搅拌所述导流筒内的液体的搅拌器;
水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分别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接;
机械手,所述加热腔和所述淬火水池均设置在所述机械手的作业行程范围内;
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淬火水池内淬火液的温度以及检测淬火液的液位高度;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组件连接以获取检测组件的检测数据,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并控制所述加热炉、淬火搅拌装置、水冷装置及机械手。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筒呈“J”型,包括竖直设置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上部设有导流入口,所述导流入口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淬火水池连通,所述导流部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远离所述导流部的一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平流部,所述平流部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端设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上设有导流出口,所述导流出口的中心位于所述淬火水池的中轴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朝向所述淬火水池的一侧上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远离所述进液口的一端设有弯头,所述弯头设置在所述导流出口的一侧,所述弯头上设有与所述导流出口朝向相同的进液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筒顶部的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设有设置在所述导流筒内部的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的端部设有搅拌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淬火搅拌装置还包括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筒外侧壁的冷凝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淬火水池的上部设有检测管,所述检测管的一端与所述淬火水池连通,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淬火水池的最高液位水平平齐的检测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广智机电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广智机电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64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