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护坡支护装置及护坡支护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85408.9 | 申请日: | 2021-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0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任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斌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3F3/04;E03F3/06;E03F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郭韫 |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坡 支护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护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支护装置包括:支撑柱、滤板和连接装置;
多个支撑柱平行设置,且与水平面垂直;
每个所述滤板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后侧;
在每个滤板上密布有多个滤孔;
相邻两个滤板能够通过连接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采用3000mm*3000mm、厚度为3mm的正方形铝单板;
每个滤孔的直径为20mm;
相邻两个滤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采用铝丝;
铝丝从上至下交错穿过相邻两个滤板边缘处的滤孔,使得两个滤板连接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柱的下部埋在土层中;
在每个支撑柱位于土层上的一段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钢丝绳卡;
在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两根钢丝绳;一根钢丝绳的一端与左侧的支撑柱上端的钢丝绳卡连接,另一端与右侧的支撑柱下端的钢丝绳卡连接,另一根钢丝绳的一端与左侧的支撑柱下端的钢丝绳卡连接,另一端与右侧的支撑柱上端的钢丝绳卡连接,两根钢丝绳形成X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柱,且钢筋混凝土空心柱的上端面用同标号混凝土封堵住。
6.一种护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测量护坡的高度和长度;
(2),将护坡上的原土压实;
(3),在护坡上挖出至少一个垂直面和台阶平面;
(4),在地面、台阶平面上钻出多个柱眼;
(5),在每个柱眼中安装一根支撑柱;
(6),铺设滤板:将滤板插在垂直面与支撑柱之间,每个滤板的两侧边分别被两个相邻的支撑柱的后侧面挡住,相邻两个滤板的侧边接触,并位于同一个支撑柱的后侧;使用铝丝将相邻两个滤板连接起来;
(7),在相邻两个支撑柱上系上两根钢丝绳形成X形结构;
(8),在地面上挖出排水沟,并用混凝土对排水沟进行浇筑;所述排水沟的长度方向与垂直面的长度方向平行,且排水沟位于支撑柱的前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操作包括:
对于高度小于3米的护坡,直接挖出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垂直面,该垂直面的下端与地面连接;
对于高度大于3米的护坡,则挖出阶梯状坡面;所述阶梯状坡面包括多级垂直面和台阶平面,每一级垂直面均与水平面垂直;
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级垂直面的下端与地面连接,第一级垂直面上端通过第一级台阶平面与第二级垂直面的下端连接,第二级垂直面的上端通过第二级台阶平面与第三级垂直面的下端连接,依此类推,形成阶梯状坡面;最上方的垂直面的上端与最后一级台阶平面连接;
每级台阶平面的长度与护坡的长度相同,每个台阶平面的宽度为4米,且每个台阶平面均为从上向下倾斜的坡度为3%的坡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操作包括:
在地面上、第一级台阶平面到倒数第二级台阶平面上分别钻出多个柱眼;多个柱眼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且靠近地面、台阶平面与垂直面下端的连接处,每个柱眼的中心轴线均与垂直面平行;
所述柱眼的深度为4米;
多个柱眼沿护坡的长度方向均布;
相邻两个柱眼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3米。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进一步包括:
在沿排水沟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沉淀坑;
在每个沉淀坑的上方设置篦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护坡的长度超过30米,则在沿护坡的长度方向上,在地面上、第一级台阶平面到倒数第二级台阶平面上每隔30米增加一个柱眼;
如果护坡有转角,则在转角处也增加一个柱眼;
在增加的柱眼内安装支撑柱,该支撑柱与位于其左侧的支撑柱之间形成10厘米的伸缩缝,该支撑柱的中心线与位于其右侧的支撑柱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3米;
在伸缩缝处不设置滤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斌,未经任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540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材制造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用于核废料物料分离的酸吸收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