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致密油藏水平井防气窜-驱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82676.5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1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蒲万芬;樊桓材;杜代军;陈博文;田开平;李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33/13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胡石开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密 油藏 水平 井防气窜 方法 | ||
一种致密油藏水平井防气窜‑驱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发生窜流的致密油藏水平井段中注入洗油剂,洗去窜流裂缝表面的残余油,将暂堵剂注入洗去残余油后的致密油藏水平井段中,对未发生窜流的支撑缝及微裂缝进行暂堵,之后注入主堵剂对发生窜流的主裂缝进行封堵,向注入主堵剂之后致密油藏水平井段中注入顶替剂,将井筒中的主堵剂继续顶替进入发生窜流的主裂缝中,停注等待一段时间,直至主堵剂成胶形成有效封堵,最后向水平井中注入驱油剂进行驱替;使用可自行解堵的暂堵剂对地层中存在的微裂缝和支撑裂缝进行暂堵,避免主堵剂在封堵时对微裂缝和支撑裂缝造成永久性伤害,保证了产出效果,从而有效提高了低渗油藏的采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开发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致密油藏水平井防气窜-驱油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非常规油气在我国能源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非常规油气中的致密油藏普遍存在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注水困难等问题。除采用注气开发措施外,常需要对储层进行压裂改造,由于储层应力复杂性及压裂缝网展布不确定性,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压裂裂缝相互连接,形成高渗裂缝通道,导致注采井连通,从而降低油藏采出程度。
与常规油藏不同,致密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常采用气驱方式且伴随储层压裂改造措施。一般地,经过压裂改造且发生窜流的油藏中存在以下三类裂缝:一类为连通注采井的主裂缝,该类裂缝的存在极大程度降低了驱油效率,此类裂缝也是封堵措施的主要对象。第二类为压裂过程中未发生窜流的支撑缝,最后一类为主裂缝中的分支微裂缝,后两类裂缝的存在能有效提高波及效率,改两类裂缝在封堵措施中需要保护。
由于压裂缝网展布的复杂性,有效封堵连通注采井的裂缝对封堵技术与体系有更高要求。研究表明,常规的水平井压裂后调剖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传统的单一调剖剂(凝胶颗粒、就地凝胶等)在储层中注入性与深部运移要求中矛盾突出,实现深部调剖难度较大,且传统单一堵剂封堵强度很难达到裂缝封堵要求;另一方面,常规的笼统注入法无法有效规避微裂缝以及未连通的裂缝,措施后导致裂缝均被封死,使得前期改造措施效果不佳;最后,由于压裂裂缝多属于动态裂缝,即随着压力增加裂缝张开,压力减小裂缝闭合,常规堵剂较难达到有效封堵。因此,常规的单一堵剂以及笼统注入方法不适用于水平井压裂后调剖作业。仅依靠对传统的调剖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很难在矿场试验中取得较好的效果,需有技术思路的创新,从而解决在不伤害微裂缝以及未连通的裂缝的同时能对“气窜”裂缝通道进行有效封堵。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致密油藏水平井防气窜-驱油方法,对具有复杂裂缝体系的致密油藏进行有效封堵和驱替,提高特低渗油藏的采收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致密油藏水平井防气窜-驱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向发生窜流的致密油藏水平井段中注入洗油剂,洗去窜流裂缝表面的残余油;
S2:将包括聚合物的暂堵剂注入洗去残余油后的致密油藏水平井段中,对未发生窜流的支撑缝及微裂缝进行暂堵;
S3:将包括聚合物的主堵剂注入暂堵后的致密油藏水平井段中,对发生窜流的主裂缝进行封堵;
S4:向注入主堵剂之后致密油藏水平井段中注入顶替剂,将井筒中的主堵剂继续顶替进入发生窜流的主裂缝中;
S5:停注等待一段时间,直至主堵剂成胶形成有效封堵;
S6:待暂堵剂完全解堵后,向水平井中注入驱油剂,对致密油藏孔隙基质中的残余油进行驱替。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洗油剂为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0-3数量级的表面活性剂溶液。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暂堵剂在可在地层条件下自行解堵,其解堵时间为4-10天,解堵率在95%以上。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主堵剂中的聚合物上接枝有与地层岩石相反电性的结构基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26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