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骨物理特征的肿瘤细胞三维培养支架及其制备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0899.8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1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熙秋;王美棱;汤睿智;徐念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9 | 分类号: | C12N5/09;C12N5/077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许恒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物理 特征 肿瘤 细胞 三维 培养 支架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3D打印、工程生物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模拟骨物理特征的肿瘤细胞三维培养支架及其制备与应用,该三维细胞培养支架包括具有孔隙的多层结构以及附着于多层结构表面的含氨基化合物;该多层结构是将聚乳酸材料利用3D打印得到的竖直方向存在多层累加的多层结构。本发明通过对细胞三维培养支架的结构、组成及其对应的制备方法整体工艺流程设计等进行改进,先通过3D打印制备得到的立体形状满足预先设计要求的聚乳酸支架初品,再修饰含氨基化合物,得到的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兼顾细胞培养的生物相容性的同时,有良好的模拟骨原位瘤和转移瘤细胞所面临的体内微环境的效果,可用于模拟骨物理特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3D打印、工程生物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模拟骨物理特征的肿瘤细胞三维培养支架及其制备与应用,能够用于模拟体内骨微环境。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借此研究单个微环境线索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影响。传统的细胞培养方法是将细胞接种在经过处理的聚苯乙烯二维表面上进行细胞培养,简称2D培养。尽管2D培养条件下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但2D培养下的细胞形态和功能与体内细胞有着一定差异(Nat.Biotechnol.,2014,32:760-772)。2D环境无法满足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环境的相互作用。鉴于肿瘤在体内复杂的三维结构,创建合适的三维环境来接种细胞的3D细胞培养为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提供新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3D细胞培养方法分为两种,细胞悬浮培养和三维支架培养。细胞悬浮培养是指在悬浮条件下细胞逐渐聚集,经过数天培养后形成一个直径数百微米的多细胞球状体。这种细胞培养方法能够模拟肿瘤体内的聚集状态,但是缺乏可靠、简单、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因此无法进行药物筛选(SLAS Discov.,2017;22(5):456-472)。而三维支架培养则是将细胞培养在具有空间结构的支架上。目前,生物材料的使用可以在体外满足肿瘤的特定需求,例如微纳米结构、硬度、孔隙率、孔径大小等,实现体外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Nat.Rev.Mater.,2018,3:418-430)。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骨物理特征的肿瘤细胞三维培养支架及其制备与应用,其中通过对细胞三维培养支架的结构、组成及其对应的制备方法整体工艺流程设计等进行改进,先通过3D打印制备得到具有孔隙的、竖直方向存在多层累加的聚乳酸支架初品(即,多层结构),再修饰细胞黏附剂形成附着于该多层结构表面的含氨基化合物(例如,多巴胺修饰直接聚合在支架表面形成的一层薄层),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往往关注用于体内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支架、并不涉及肿瘤细胞,而本发明支架由于主要是由聚乳酸多层结构及附着于该多层结构表面的含氨基化合物组成,是用于构建骨相关原位癌和转移癌的肿瘤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等体外肿瘤细胞培养场景,能够在兼顾细胞培养的生物相容性的同时,有良好的模拟骨原位瘤和转移瘤细胞所面临的体内微环境的效果,可用于模拟骨物理特征(并且,本发明中的支架由于自身特点,并不适用于体内组织修复或再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拟骨物理特征的肿瘤细胞三维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括具有孔隙的多层结构以及附着于该多层结构表面的含氨基化合物;其中,所述多层结构是将聚乳酸材料利用3D打印并预留孔隙得到的竖直方向存在多层累加的多层结构,其中的每一层对应3D打印增材制造中的一层;所述含氨基化合物是通过修饰附着在所述多层结构的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多层结构中的每一层是由多条直线间隔相同距离在同一竖直高度的平面分布排列而成,相邻2层直线方向的夹角为0-90度;
优选的,所述多层结构中的任意一层中任意一条直线的长度为5.0-10.0mm,宽度为0.1-1.0mm,高度为0.01-0.1mm;任意一层中相邻2条直线的间隔为0.1-2.0mm;相应的,所述多层结构的孔隙率为10.0~50.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多层结构为2-10层;所述聚乳酸材料为丝状聚乳酸材料,丝芯直径为1-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08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轻量级非对称身份的电子证照防伪方法
- 下一篇:加热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