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黎式双套管用智能负压发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9498.0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1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栋;杜雪;高磊;闫芳;孟赛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3 | 代理人: | 李琼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黎式双套 管用 智能 发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黎式双套管用智能负压发生装置。一种黎式双套管用智能负压发生装置包括负压箱、抽气泵和调节机构。负压箱能形成负压腔。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支架、移动支架、移动件、两个滑动件、封堵机构、调压机构和复位机构。封堵机构包括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调压机构配置成在移动件相对于移动支架下降时先驱动第一挡块转动将第一通槽打开,后驱动第二挡块转动将第二通槽打开。在滑杆相对于移动件下降时同时驱动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移动将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同时打开。本发明提供一种黎式双套管用智能负压发生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负压发生装置在引流过程中,容易出现负压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黎式双套管用智能负压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黎式双套管大量运用在胸腹腔大手术后、腹腔内积血、感染等液体引流中。避免单腔负压引流造成的腹腔组织进入负压管被损伤或堵塞等并发症。同时进行外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可稀释引流液,清除积液池内残留的异物及细菌,使局部特别是瘘口周围保持相对清洁,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及瘘管的形成,改善全身症状。
由于黎式双套管可以边冲洗边引流,从而能有效防止引流管道的堵塞。在使用过程中负压发生装置提供负压环境,将黎式双套管的引流管一端放入积液内,利用负压将积液吸入积液箱,冲洗管接入外部的装有生理盐水的水箱,对伤口进行冲洗。在使用的过程中,负压发生装置容易发生电压电流不稳定导致负压程度增加的问题,导致引流速度过快,增加病人的疼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黎式双套管用智能负压发生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负压发生装置在引流过程中,容易出现负压不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黎式双套管用智能负压发生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黎式双套管用智能负压发生装置包括负压箱、抽气泵和调节机构。负压箱内形成负压腔。抽气泵用于将负压腔内的气体抽出,使负压腔为负压状态。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支架、移动支架、移动件、两个滑动件、封堵机构、调压机构和复位机构。
固定支架设置于负压腔内,包括支撑环和连接臂。支撑环固定连接于负压箱,其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两个滑槽。连接臂水平设置。
移动支架包括推盘和连接架。推盘与负压箱同轴设置,其上设置有与推盘同轴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均贯通于推盘的上下两侧。连接架水平设置,上端通过多个拉簧与连接臂连接。
移动件包括圆盘和中心轴,圆盘处于推盘的下方,中心轴与推盘连接且可上下滑动地贯穿于推盘的中心处,上端通过第一阻尼器与连接架连接。
每个滑动件包括滑块和滑杆。每个滑块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内。每个滑杆连接于滑块,上端通过第二阻尼器与连接臂连接。
封堵机构包括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初始状态下第一挡块将第一通槽封堵,第二挡块将第二通槽封堵。
调压机构配置成在移动件相对于移动支架下降时先驱动第一挡块转动将第一通槽打开,后驱动第二挡块转动将第二通槽打开。在滑杆相对于移动件下降时同时驱动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移动,将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同时打开。
复位机构用于驱使调压机构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推盘上还设置有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为半环形。第二通槽处于第一通槽的外侧且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与推盘同轴设置,第一环槽与第一通槽连通且与第一通槽的半径相同,第二环槽与第二通槽连通且与第二通槽的半径相同。
所述调压机构包括第一转环、第二转环、传动机构和推动机构。第一转环插入第一环槽,且沿第一环槽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挡块连接于第一转环的下端面,且随第一转环转动。第二转环插入第二环槽,且沿第二环槽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二挡块连接于第二转环的下端面,且随第二转环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中心医院,未经郑州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9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