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中除砷的石墨烯铜铁氧化物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7867.2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2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会吉;李艳雯;黄汝梦;李媛媛;申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C02F1/28;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赵磊;范小方 |
地址: | 450044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中 石墨 烯铜铁 氧化物 复合 吸附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中除砷的石墨烯铜铁氧化物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称取氧化石墨烯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备用;将去离子水加入锥形瓶并置于60℃超声水浴中,通入氮气,加入六水氯化铁,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七水硫酸亚铁,搅拌溶解;再加入超声处理后的氧化石墨烯,搅拌均匀;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整溶液pH至9‑10;最后加入五水硫酸铜,维持溶液pH为9‑10,搅拌60分钟;静置沉淀,倾出上清液,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至中性,冷冻干燥、研磨装袋。石墨烯铜铁氧化物复合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中有毒砷离子,具有稳定性好、吸附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中除砷复合吸附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中除砷的石墨烯铜铁氧化物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砷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类金属元素,它可通过自然风化、生物作用、球化学反应等自然活动及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进入水流,长期饮用砷含量超标的水会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癌、肝癌等多种人类健康疾病,砷污染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日益突出。在自然水域中,无机砷化物主要以+3和+5两种价态形式存在,而在氧化条件和酸性pH值下,砷则以+5价态形式存在。金属氧化物材料对水中重金属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但此类材料多为粉体材料,较难从水溶液中分离且易团聚,故而限制其投入实际应用。
氧化石墨烯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目前,国内外砷去除领域学术研究表明,将铁基材料制备成磁性四氧化三铁材料,并将其负载再氧化石墨烯表面,可同时解决吸附剂的团聚及从水溶液中的分离问题,但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吸附剂比表面积仅为110-140m2/g,且其最大吸附容量仅为18mg/g左右。因此,寻求一种易与从水中分离的即能解决金属氧化物复合吸附剂易团聚问题,同时具有较大砷吸附容量的高效复合吸附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制备过程简单,吸附效果好,且可重复回收利用的用于水中除砷的石墨烯铜铁氧化物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水中除砷的石墨烯铜铁氧化物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称取0.462g氧化石墨烯加入5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1小时,备用;
S2. 将50ml去离子水加入150ml的锥形瓶置于60℃超声水浴中,通入氮气,并加入0.03mol的六水氯化铁,搅拌溶解;
S3. 向S2所得溶液中加入0.03mol的七水硫酸亚铁,搅拌溶解;
S4. 向S3所得溶液中加入S1超声处理后的氧化石墨烯,搅拌均匀;
S5. 向S4产物中逐滴加入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整溶液pH至9-10;
S6. 向S5产物中加入0.02mol的五水硫酸铜,同时滴加5mol/L氢氧化钠溶液,维持溶液pH为9-10,搅拌60分钟;
S7. 静置沉淀,倾出上清液,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至中性,冷冻干燥、研磨装袋,即得石墨烯铜铁氧化物复合吸附剂。
一种用于水中除砷的石墨烯铜铁氧化物复合吸附剂,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
所述石墨烯铜铁氧化物复合吸附剂中铁氧化物与铜氧化物的摩尔比为3:1。
所述石墨烯铜铁氧化物复合吸附剂中氧化石墨烯质量与铁、铜元素质量和的比值为1: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制备过程简单,且吸附剂可回收再利用。本发明在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吸附剂的基础上引入了金属铜氧化物,并明确了吸附剂中铁氧化物与铜氧化物的最佳摩尔比,以及氧化石墨烯的最佳质量比例,从而大大增加了复合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使比表面积达155m2/g以上,增强了吸附剂对水中砷的吸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师范学院,未经郑州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78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