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优势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76726.9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7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现伟;李经勇;肖人鹏;潘晓雪;刘强明;唐永群;王妍;李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1/04 | 分类号: | A01H1/04;A0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苏士莹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势 杂交 水稻 组合 选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杂交水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强优势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方法。本发明通过选用优势互补型两系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组,在低海拔和中高海拔生态下同时筛选,在幼苗期、苗期、抽穗期进行优势性状筛选,并结合产量和稻米品质优势,从而选育出在寡日照下品种生长优势强,干物质积累多,品种耐高温性强,产量和品质均优于三系杂交水稻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杂交水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强优势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杂交水稻的产业化应用推动了水稻产量的第二次革命,但三系杂交水稻实现产业化以来我国水稻高产育种进入瓶颈期,产量始终徘徊在亩产在450公斤左右,品种同质化严重。两系杂交水稻是我国独创的以光温敏核不育性的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水稻遗传育种上的又一重大技术革新,引领了超级稻的发展。
但是,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稻区是国内典型的寡照、高温、高湿区,水稻生长前期阴雨、高湿、寡日照,后期高温伏旱,从湖南、江西等高光高氮生态区引进的两系杂交水稻叶片窄、卷曲度高,在寡日照下品种生长优势不强,干物质积累不足,品种耐高温性差,产量和品质均不及三系杂交水稻。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优势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选育方法可以选育出在寡日照下品种生长优势强,干物质积累多,品种耐高温性强,产量和品质均优于三系杂交水稻的两系杂交水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优势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多组两系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得到多组杂交种子;
所述两系不育系的性状包括:株高≤85cm、叶片挺立、穗数/株≥15、穗粒数≥150、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5和稻米食味值≥80分;
所述恢复系的性状包括:穗粒数≥200、结实率≥85%、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3、长宽比≥3.0和稻米食味值≥80;
2)将步骤1)得到的多组杂交种子均播种在低海拔选育地区和中高海拔选育地区;
3)在幼苗期、苗期和抽穗期进行优势性状筛选,并结合产量和稻米品质筛选,综合低海拔和中高海拔生态点的筛选,得到强优势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所述优势性状包括无病害。
优选的,所述低海拔选育地区的H≤300m;所述中高海拔选育地区的H≥600m。
优选的,所述幼苗期的优势性状筛选还包括:淘汰出苗慢、出苗不齐、苗枯死和15℃以下苗白化率高于当地主栽品种中的一种或多种性状差的幼苗。
优选的,所述苗期的优势性状筛选还包括:淘汰分蘖数低于当地主栽品种、叶片窄小、有病害发生的中的一种或多种性状差的秧苗。
优选的,所述苗期的每亩施N量为6~8kg。
优选的,所述抽穗期的优势性状筛选还包括:选择抽穗期和当地主栽品种相差不超过5天、株形适中、叶片挺立、穗粒数>180和株高<125cm的植株。
优选的,所述产量的筛选标准包括:结实率≥80%、无病害、无早衰、无倒伏和产量较对当地主栽品种增产5%以上。
优选的,所述稻米品质的筛选标准包括:稻米综合品质不低于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标准二级,食味值≥80分。
优选的,所述选育的地区包括:水稻苗期日照百分率为25%~35%的地区。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未经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67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