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通道测量信号脉宽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75963.3 | 申请日: | 2021-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7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谭崇涛;郭守罡;赵朴凡;向雨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J11/00 | 分类号: | G01J11/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许莲英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测量 号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通道测量信号脉宽的方法。首先多路输入模块接收多路实际待测信号,之后通过双沿检测模块实现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检测、分离提取和合并。再通过时间数字转换模块对信号进行时间信息的测量,最后通过缓存计算模块得到信号的脉冲宽度。保证脉宽测量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完全共用同一个通道,节省通道资源,保证测量结果一致性。本发明方法适用于多种时间数字转换ASIC芯片和FPGA当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时间间隔及脉冲宽度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通道测量脉宽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时间测量在日常生活、工业应用以及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激光测距中,通过测量激光往返两个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目标的距离,在PET医学成像中,通过时间符合测量来对正电子在体内湮灭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生成人体图像。在高精度授时和远距离通信等领域,同样需要高精度时间测量。
通过测量信号上升沿和下降沿之间的时间差,可以对信号的脉宽进行测量。脉宽测量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激光测距中,回波信号的脉宽影响漂移误差,信号接收脉宽的增加将使漂移误差增大,影响激光的测距精度,所以需要对脉宽进行检测。
传统的测量时间间隔和脉宽的方法,是通过时钟计数的方式来进行。测量脉宽为时钟周期与计数个数两者的乘积,测量精度受限于时钟的频率。后面有专用的ASIC芯片时间数字转换器问世,测量精度进一步提升,但是多通道扩展能力有限,同时脉宽测量需要占用两个不同的通道资源。另外,基于FPGA实现的时间数字转换器模块,能够对通道进行扩展,方便进行多通道的应用。用FPGA实现时间数字转换器功能,主要是通过时钟移相或者进位链延时的方式,来对采样时钟进行内插和细分,从而达到测量精度优于一个采样时钟周期的目的。目前也有单通道测量脉宽的实现方式,但是依赖于某一个型号的FPGA内部单元的特殊的布局结构,而且在上升沿和下降沿测量当中,虽然两个沿占用同一条延时进位链,但是同样需要依次或者插空,占用不同的寄存器资源。延时链越长,占用的寄存器越多,同时上升沿和下降沿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也越差。
发明内容
本文提出一种单通道测量信号脉宽的方法,保证脉宽测量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完全共用同一个通道,节省通道资源,保证测量结果一致性。此种方法可适用于多种时间数字转换ASIC芯片和FPGA当中。
本发明单通道信号脉宽测量系统包括:多路信号输入模块、双沿检测模块、时间数字转换器模块、缓存计算模块,所述的多路信号输入模块、双沿检测模块、时间数字转换器模块、缓存计算模块依次串联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多路信号输入模块用于输入第1路待测信号、第2路待测信号、...、第K路待测信号,将第u(u∈[1,K])路待测信号输出至双沿检测模块,进一步测量第u路待测信号的脉宽;
作为优选,所述双沿检测模块用于提取第u路待测信号的上升沿信号、第u路待测信号的下降沿信号,并对第u路待测信号的下降沿信号进行反相得到第u路待测信号的反相下降沿信号,将第u路待测信号的上升沿信号、第u路待测信号的反相下降沿信号通过相或运算得到第u路待测信号的合并沿信号,输出第u路待测信号的合并沿信号至时间数字转换器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时间数字转换器模块对第u路待测信号的合并沿信号分别进行时间测量,输出时间组合至缓存计算模块:
本发明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多路输入模块接收多路实际待测信号,通过双沿检测模块实现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检测、分离提取和合并;
步骤2:通过时间数字转换器模块对信号进行时间信息的测量,测得第u路待测信号的合并沿信号的第一个沿信号的时间信息和第二个沿信号的时间信息,进一步输出至缓存计算模块;
步骤3:缓存计算模块计算信号脉冲宽度;
所述缓存计算模块计算信号脉宽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5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