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皮肤缝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4754.7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8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贤;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美东汇成精密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A61B17/06;A61B17/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皮肤 缝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皮肤缝合器,涉及到皮肤缝合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侧表面的左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前后两侧共同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杆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凹槽内壁的上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通过滑块均与移动块的上侧表面滑动连接,后侧的所述移动块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插针块,所述插针块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针头,所述针头的左侧表面开设有进线孔,前侧的所述移动块的后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壳。本发明对于伤口缝合过程,减少了传统的通过缝合钉对伤口会造成二次伤害,同时方便操作者在使用缝合线进行缝合的难度,而且对伤口缝合得更加贴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肤缝合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皮肤缝合器。
背景技术
人体外科手术中,常规采用缝合线对表皮伤口进行手工缝合,这种缝合方式对缝合技术要求较高,用人体外科手术中,常规采用缝合线对表皮伤口进行手工缝合,这种缝合方式对缝合技术要求较高,用时较长,而且缝合深度完全由手术者的操作决定,容易导致伤口两侧缝合深度不一致,造成两侧皮层的对合具有一定偏差,从而使得伤口愈合后伤疤较宽,因此,发明了以金属U型钉钉合伤口的皮肤缝合器,这种皮肤缝合器采用手动方式钉合表皮伤口,用时较短,而且钉合深度一致性较好,伤口两侧表皮对合准确,伤口愈合后伤疤较小,解决了手工缝合存在的问题。
然而,现有皮肤缝合器需要手术者通过按压手柄实现缝合钉对皮肤的钉合,操作费时费力,而且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者有时用力过小,或导致缝合钉被压得不紧,会有崩开的迹象,当用力过大,缝合钉会对伤者皮肤造成严重损坏,同时皮肤缝合器的缝合钉会因为用力不当卡住出钉口,导致皮肤缝合器不能正常工作,并会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皮肤缝合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然而,现有皮肤缝合器需要手术者通过按压手柄实现缝合钉对皮肤的钉合,操作费时费力,而且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者有时用力过小,或导致缝合钉被压得不紧,会有崩开的迹象,当用力过大,缝合钉会对伤者皮肤造成严重损坏,同时皮肤缝合器的缝合钉会因为用力不当卡住出钉口,导致皮肤缝合器不能正常工作,并会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皮肤缝合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侧表面的左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前后两侧共同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杆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凹槽内壁的上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通过滑块均与移动块的上侧表面滑动连接,后侧的所述移动块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插针块,所述插针块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针头,所述针头的左侧表面开设有进线孔,前侧的所述移动块的后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壳,所述压壳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右端与压壳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所述压壳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贯穿压壳的右侧表面至其内部,所述马达的输出端与第一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杆壁固定连接有带线壳,所述压壳的后侧表面开设有与针头相匹配的针孔。
优选的,所述插针块的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线束壳,所述线束壳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杆壁和第一转杆的杆壁均套接有收线圈,所述收线圈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线板,所述线束壳的前侧表面开设有出线口。
优选的,所述压壳的左侧表面与线束壳的左侧表面均转动连接有门体,两个所述门体的左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锁头。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侧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空腔,所述螺纹杆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凹槽内壁的前后两侧至空腔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壳体内壁的前后两侧至空腔的内部,所述空腔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直齿轮的左侧表面与第二直齿轮的右侧表面通过齿条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杆壁固定连接有按压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美东汇成精密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美东汇成精密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47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