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多孔纳米材料制备核酸酶的仿生催化剂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4311.8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0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瑶;张振杰;于江悦;安红德;邵延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1/22 | 分类号: | B01J31/22;B01J35/10;C02F1/0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多孔 纳米 材料 制备 核酸酶 仿生 催化剂 | ||
本发明针对核酸酶存在的稳定性差、造价昂贵、运输、储存成本高的缺点,创造性地筛选和设计多孔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利用其易于修饰,高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等优良特性,制备新型核酸酶的仿生催化剂,以克服酶自身的缺点。从而制备易于储运、加工、使用的核酸酶仿生催化剂,可有效降低其保存难度和成本。用此技术制备的核酸酶仿生催化剂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具有温度、溶剂、储存等稳定性,此技术在食品、生物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仿生催化剂的领域,具体涉及多孔纳米材料在模拟核酸酶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核酸酶是一类能够水解DNA与RNA等核酸分子的酶。根据底物偏好差异,核酸酶分为RNA核酸酶与DNA核酸酶。核酸酶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用于生产单核苷酸产品,以及去除蛋白,糖等生物制品中的核酸杂质。绝大部分核酸酶为常温核酸酶,在高温容易失活,给生产运输带来了不便,特别是不适合于高温生产工艺,因此核酸酶的储运成本较高,无法用于高温生产工艺。
目前已经有人工模拟核酸酶的研究,如一些胍基-金属配合物,氮杂冠醚-金属配合物等,但是这些人工模拟核酸酶合成方法复杂,催化速率有限。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功能性多孔材料,金属-有机多面体材料(MOPs)凭借高比表面积、孔道大小可调、结构多样、易于修饰、优良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其在气体吸附与分离、传感器、催化、药物传递等领域的应用发展迅猛。多孔纳米材料由于溶解性好,生物安全性高,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本发明针对核酸酶存在的稳定性差、造价昂贵等问题,创造性地筛选和设计多孔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利用其易于修饰,高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等优良特性,制备新型核酸酶的仿生催化剂,以克服酶自身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酸酶的仿生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用多孔纳米材料能够模拟核酸酶的活性位点,作用于磷酸二酯键的P-O位置,将聚核苷酸链的磷酸二酯键切断来催化核酸分子的降解。相比于核酸酶,本发明所用的仿生催化剂具有高稳定性,能够克服生产中的高温、有机溶剂、剪切力等不利因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酸酶的仿生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催化剂的活性成分为多孔有机纳米材料。
优选的,所述多孔有机纳米材料为金属有机多面体(MOPs)。
优选的,所述金属有机多面体(MOPs)材料包括多个金属簇,每个金属簇具有两个或多个金属离子,相邻的金属簇通过多齿连接配体相连接,进而组装成具有规则形状的金属有机多面体材料。
优选的,所述金属有机多面体金属簇具有三个以上的金属离子,且金属簇离子包括V、Zr、Fe、Co、Ni、Zn、Mn、Ca、Mg或Cu等任一项或其组合。优选的。所述多齿连接配体结构为1,3,5-三(4-氨基苯基)苯、1,3,5-三(对甲酰基苯基)苯、对苯二胺、二氰胺钠、吡嗪或(其中,R为F、Cl、Br、I、NH2、OH、NHNH2、SO3H等)。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多齿连接配体为2-溴基对苯二甲酸配体、2-氯对苯二甲酸配体或2-氨基对苯二甲酸。更优选的,所述金属有机多面体材料为VMOP-1,VMOP-2,VMOP-3。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酸酶的仿生催化剂,其可以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分解。优选的,所述仿生催化剂可以催化核酸、核酸模式分子或核酸类似物的降解。
优选的,所述核酸包括但不限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优选的,所述核酸模式分子指便于检测核酸酶活性的氧化还原指示剂,包括但不限于双对硝基苯基磷酸酯,2,2-二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铵盐,Guaiacol,3,3',5,5'-四甲基联苯胺盐酸盐。所述核酸类似物为肽核酸(PNA)、吗啉代和锁核酸(LNA)、乙二醇核酸(GNA)和/或苏糖核酸(TN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43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