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解制备四价铀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3856.7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6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袁中伟;孟响;晏太红;郑卫芳;刘宁;白杨;汪润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5B1/01 | 分类号: | C25B1/01;C25B1/50;C25B9/00;C25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邹宇宁 |
地址: | 1024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制备 四价铀 装置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解制备四价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含有硝酸铀酰的料液通过循环泵(4)从所述料液入口(6)送入所述极室(5),在所述极室(5)中进行恒流电解,然后从所述料液出口(7)返回至料液罐(3),所述料液在料液罐和极室之间维持循环。本公开提供的电解制备四价铀的装置采用了单室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和维修均非常方便,且本公开的方法可以在高电流密度的条件下稳定的运行;料液单独储存在带有夹套的料液罐中,可以实现料液的恒温;利用本公开提供的电解制备四价铀的装置及方法制备四价铀,避免了对料液造成稀释的不足,显著提高了四价铀的制备效率;反应产生的气体从极室排出,降低体系电阻,减缓了溶液的升温。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核化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解制备四价铀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PUREX流程的铀钚分离阶段,由于四价铀具有不引入杂质、不增加废液盐含量等优势,目前所有的商用后处理厂均采用四价铀作为还原剂,将有机相中的四价钚还原为不易萃取的三价,从而实现铀钚的相互分离。目前四价铀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电解还原法、肼还原法和氢还原法等。肼还原法与氢还原法具有四价铀产率高的优势,但存在反应条件苛刻、催化剂更换成本高、NH4NO3副产物等问题。电解还原法无需额外添加还原剂,在通电条件下,UO22+在阴极得到电子即可生成U(IV)。此方法设备结构简单、维护容易,反应条件温和,过程易控等优势。
电解制备四价铀的装置大体可分为有隔膜和无隔膜两类。有隔膜电解过程采用隔膜分隔阴阳极室,阴极液和阳极液分别采用独立的泵和管路系统,结构相对复杂,但可制得较高四价铀产率的产品溶液。但是,在电场作用下,H+(以水合离子形式)从阳极室迁移到阴极室,会导致产品溶液的体积增大,使得四价铀的浓度有所降低。无隔膜电解装置结构简单,运行维护少,但随着四价铀浓度的逐渐升高,其会被阳极直接氧化或被阳极氧化产物间接氧化,因此四价铀产率较低。此外,目前文献所报道的无隔膜电解装置,通常只能在低电流密度(20mA/cm2)条件下运行,这增加了设备的运行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文献一(电解制备四价铀技术研究,《化工管理》2017年10月)公开了一种电解制备四价铀的电解槽及方法,该装置采用镀铂钛网为阳极,钛金属板为阴极建立了材质为不锈钢的无隔膜电解槽装置。研究表明,当电流密度分别由8mA/cm2升至30mA/cm2,电解平衡时间由8.5h减少至2.5h,四价铀转化率由79%降低至63.6%。由此认为,选择电流密度在14mA/cm2左右较为合适,电流密度不可过高。
文献二(电解槽制备四价铀技术在中试厂的应用研究,《核技术工业应用》,2011年,第2卷,第137-144页)公开了一种电解制备四价铀的电解槽及方法,该方法采用气搅拌的方式增强传质和传热,以250g/L的硝酸铀酰为原料,可制备浓度160g/L以上的四价铀。当电流密度为14-18mA/cm2,电解还原产率可达到较好水平。但是其采用氮会产生大量需要处理的放射性气体需要处理。
文献三(动态连续电解还原制备四价铀的研究,《核技术》1998年10月,第21卷第10期)中虽提到在装置中用阳离子交换膜作隔膜,然而通过该文献公开的装置图,电解料液只装在一个容器中,并未将阴极液和阳极液分开,阴极和阳极之间也并未安装隔膜,可以说该装置中并未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另外,用该装置制备四价铀的还原率仅有85%,电流密度在23-41mA/cm2之间。
文献四(专利申请201310743451.X)公开了一种以圆筒形的钛网为阴极,将阳极置于阴极的中心的无隔膜电解装置。阴极的表面积远大于阳极,减少了四价铀在阳极的氧化。但其未提到阴极电流密度,实际情况下阴极电流密度不可能过高,而且由于阳极面积远小于阴极面积,致使阳极电流密度极大,严重影响阳极的使用寿命。虽然较小的阳极面积可以减少四价铀被阳极的直接氧化,但无法避免阳极的间接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38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