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级亲油型热修复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自修复涂层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73289.5 | 申请日: | 2021-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0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 发明(设计)人: | 薛萌;何文豪;魏星星;蔡爱文;张振鑫;丁敬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邦固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邦固薄膜涂料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83/00 | 分类号: | C08F283/00;C08F222/20;C08F222/14;C08F230/02;C09D151/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侯柏龙 |
| 地址: | 512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级亲油型热 修复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涂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级亲油型热修复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自修复涂层,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聚醚多元醇和脂肪族异氰酸酯反应,生成异氰酸根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2)加入己内酯接枝的丙烯酸羟酯与步骤(1)中的聚氨酯预聚物反应,制得中间体;(3)加入多羟基多丙烯酸酯、二官能度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磷酸酯,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制得热修复树脂。该热修复树脂作为热修复涂料的主体树脂,树脂固化反应后的涂层在受热条件下可以自我修复;树脂耐污性能强,涂层表面致密,且具有亲油性,水接触角达到80°以内,抗污渍渗透能力强,在隐形车衣膜和车身改色膜上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光学级亲油型热修复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自修复涂层。
背景技术
汽车漆面保护膜,俗称车衣膜,使用时,将其贴在汽车车身漆面上用于保护车漆,起到防刮擦、耐污渍、耐环境腐蚀、装饰美观等功能。车衣膜表面一般都涂有自修复涂料,当汽车车身遇到刮擦或轻微碰撞时,只要不伤及车衣基膜本身,细小的划痕可以在短时间内自动消除(秒修复),或者在受热条件下消除(热修复);当严重的碰撞伤及车衣膜基膜时,可以对车衣膜进行局部更换。因此,自修复型车衣膜可以对汽车车漆进行有效保护,减少修补车漆的麻烦,避免修补车漆造成的环境污染;还能使汽车车身更加靓丽,提高汽车保值率,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深受市场欢迎。
自修复型车衣膜中最关键的材料是自修复涂料,涂料的性能决定了车衣膜的档次差异。高档的车衣膜不仅自修复性能好,而且耐污渍性能强,灰尘、鸟粪、油污、水斑等污渍可以轻易地去除,并且耐候性强、耐黄变,使用寿命能达到3~5年以上。这些优秀性能基本上都要靠最外层的自修复涂料来实现,而自修复涂料最核心的就是自修复树脂合成技术。
车衣膜自修复树脂通常是热固化型,树脂中含有大量羟基,能与固化剂发生反应,提高交联密度,从而提升耐污性能。从修复方式上分,有秒修复和热修复两种,秒修复型不需要外部影响,划痕一般在10~30秒内即可自我修复;热修复型需要用60℃以上的热水或热风作用在划痕上,约10~60秒后可以修复。早期的车衣膜大多采用秒修复方式,但这种树脂偏软、不够致密,影响了耐污性能;因此,市场大部分已转向热修复方式,当表面有划痕时,车身在阳光照射下,很快就自我修复了。
自修复涂料因为树脂中分子结构不同,有一类是疏水疏油型的(水接触角100°以上),有一类是亲油型的(水接触角60-80°)。区别在于疏水疏油型树脂分子结构相对比较稀疏,主要靠树脂表面疏水疏油的氟、硅基团来阻隔污渍,但是日久天长,污渍还是会通过分子间隙慢慢渗透到涂层里面去,用溶剂来洗也洗不掉。亲油型树脂不含氟、硅元素,水拉触角偏低,结构相对致密,污渍灰尘一般是吸附在涂层表面;清除时特别简单,一般雨水冲刷、洗车时擦拭都可以很轻易地把污渍灰尘去除,而且没有渗透。
目前市面上疏油型的自修复涂料产品还在继续流行,亲油型的产品刚刚面世,还缺少相关的对应技术。专利CN 104356338 B公开了一种自修复聚氨酯涂层制备方法,采用了亲水性多元醇合成了亲水性聚氨酯,且引入了含有氨基、羟基的甲基胞嘧啶,使涂层具备修复功能;但是这种树脂也仅限于在金属或医疗器械上使用,不能用于车衣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级亲油型热修复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采用聚醚多元醇和脂肪族异氰酸酯反应,生成异氰酸根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
(2)加入己内酯接枝的丙烯酸羟酯与步骤(1)中的聚氨酯预聚物反应,制得中间体;
(3)加入多羟基多丙烯酸酯、二官能度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磷酸酯,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制得热修复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邦固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邦固薄膜涂料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邦固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邦固薄膜涂料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32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MXene的高弹性导电面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法律学习用多功能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