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GIS技术的建筑水系统信息化智慧运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2746.9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9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赵锂;林建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Q10/00;G06Q10/06;G06Q10/10;G06T17/05;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gis 技术 建筑 水系 信息化 智慧 维系 | ||
基于BIM+GIS技术的建筑水系统信息化智慧运维系统,属于综合运维系统技术领域。主要由远传设备(1)、BIM+GIS技术平台(2)、云存储平台(3)、以及信息化智慧管控平台(4)四个部分组成。信息技术方面,整合BIM建筑模型和GIS地理模型,宏观上构建室外环境场景和属性数据库,为构建城市数字化模型提供信息基础;微观上将建筑水系统管网BIM模型与仪表、设备的动态数据相关联,建立可视化微观模型。软件技术方面,对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集成专业计算组件并将数据分析和计算方法程序化,构建工程技术程序化模块,分析工况数据并实现对建筑水系统的智慧化管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GIS技术的建筑水系统信息化智慧运维系统,涉及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云存储技术、BIM技术、 GIS技术、人工智能控制技术等相关领域,属于综合运维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的相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建筑水系统BIM模型,包括建筑土建结构以及建筑水系统管道、给水设备对应的三维几何模型和设备属性数据(长度、标高、管径等),通过整合BIM建筑模型和GIS地理信息,实现建筑工程的数字化和内外场景的可视化,是“数字孪生城市”和建筑数字化领域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常规建筑水系统管网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需求,传统的数据存储介质和分析手段已无法与现代建筑水系统管网系统所包含的海量信息相匹配,供水管网单一的信息获取途径已无法与数据时代人们迫切获取信息的需求相适应。传统的运维手段面临人工成本高、隐蔽工程多、故障排查难、管理手段单一、供水安全无保障、水资源损失等诸多问题,因此亟待建立建筑水系统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建筑水系统在线监测系统,采集管网流量、压力、水质、水位等数据,监控管网实施工况运行状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实时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优化给水系统运行。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基于BIM+GIS技术的建筑水系统信息化智慧运维系统,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建立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和人机交互智慧管控机制,使管理更加高效、便捷、节约,进一步提高建筑水系统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信息技术方面,整合BIM建筑模型和GIS系统,宏观上构建虚拟宏观环境地理场景和GIS数据库,为构建城市数字化模型提供信息基础;微观上将建筑水系统管网BIM模型与仪表、设备的动态数据相关联,建立可视化微观模型并展示室内空间结构。软件技术方面,对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集成专业计算组件并将数据分析和计算方法程序化,建立工程技术程序化模块,分析实时监测数据并实现对建筑水系统的智慧化管控。该运维系统是目前“智慧城市”、“智慧水务”以及建筑智慧化管理的技术发展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GIS技术的建筑水系统信息化智慧运维系统,本智慧运维系统主要由远传设备(1)、BIM+GIS技术平台 (2)、云端数据库(3)、以及信息化智慧管控平台(4)四个部分组成;
远传设备(1)包括监测设备,进一步包括智能水表、压力传感器、水质监测仪和液位传感器等进行实时监测数据(12)检测的设备,利用数据采集器对上述远传设备检测的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多个建筑室内远传设备(1)进行区域组网,通过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的方式将各个数据采集器采集的实时监测数据(12)传输至本地数据中心(11)进行集中收集,再通过互联网将本地数据中心 (11)中的海量数据传至云端数据库(3)中对应的“本地库”(32) 进行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27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型骨折复位固定装置
- 下一篇:远程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