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灵活高效的冷冻复融装置及其冷冻复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9666.8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1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纳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1/00 | 分类号: | F25D31/00;F25D19/00;F25D17/02;F25D25/02;F25D2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张锡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灵活 高效 冷冻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灵活高效的冷冻复融装置及其冷冻复融方法,包括冷冻复融室,所述冷冻复融室内设置有换热板,换热板包括多孔换热板和无孔换热板,多孔换热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气孔,多孔换热板和无孔换热板均可拆卸安装在冷冻复融室内;制冷复融机构包括制冷器和介质分布器,制冷器和介质分布器之间设置有加热器和循环泵,介质分布器上设置有多个分布管道,每根分布管道连通一多孔换热板或一无孔换热板的空腔,所述冷冻复融室通过第一循环管与制冷器相连,所述无孔换热板的空腔通过第二循环管与制冷器相连。本发明可用于多种尺寸和形状的物品的批量化冷冻,也可以同时冷冻多种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物品,且具备复融功能,满足部分冷冻物品的复融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灵活高效的冷冻复融装置及其冷冻复融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生物制品、食品、化学品都采用冷冻保存来维持其产品功能和延长其有效期。市面上常将超低温冰箱直接用作冷冻设备,也有程序降温仪设备,但这些设备不具备加热复融功能。程序降温仪设备通常采用液氮或压缩机制冷,通过在冷冻腔室内设置风扇来促进冷风循环,加速物品冷却。但这样的冷冻过程存在腔室内温度分布不均一,不同位置物品降温速率不一致的问题,导致同一批产品冷冻后质量存在差异,造成质量控制和评价挑战。对于直接将液氮通入冷冻腔室的方式,还存在液氮对操作人员的伤害风险。直接将换热介质通入冷冻腔室也存在能耗高的问题。
市面上也有采用多层平板接触式传热,在平板内循环硅油进行制冷和加热的设备,虽然通过平板传热提高了温度分布均一性,但这种设备要求待冷冻和复融的产品与平板设备形成良好接触,否则传热效率很差,无法适应于多样化的冷冻容器和尺寸。同时,循环的硅油也存在腔室内泄漏和造成产品污染的风险。
CN201822204088.5公开了一种散热均匀的冷藏车独立制冷机组,位于冷藏箱体底部的固定板上设置多个气孔,冷气从气孔喷出,对放置在固定板上的物体进行制冷。这种制冷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制冷的均匀性,但该设备也不具备复融功能,且固定板固定安装,不能根据物品的形状和尺寸灵活调节固定板的数量,难以同时冷冻不同尺寸的物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灵活高效的冷冻复融装置及其冷冻复融方法,可用于多种尺寸和形状的物品的批量化冷冻,也可以同时冷冻多种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物品,且具备复融功能,满足部分冷冻物品的复融需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灵活高效的冷冻复融装置,包括冷冻复融室,所述冷冻复融室内设置有多层换热板,换热板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连接有制冷复融机构。
所述换热板包括多孔换热板和无孔换热板,所述多孔换热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气孔,所述多孔换热板和无孔换热板均可拆卸安装在冷冻复融室内;
所述制冷复融机构包括相连接的制冷器和介质分布器,所述制冷器和介质分布器之间设置有加热器和循环泵,所述介质分布器内部具有存储腔,且介质分布器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存储腔的分布管道,每根分布管道连通一多孔换热板或一无孔换热板的空腔,所述冷冻复融室通过第一循环管与制冷器相连,所述无孔换热板的空腔通过第二循环管与制冷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换热板和无孔换热板的高度可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复融室内设置有移动支架,所述多孔换热板和无孔换热板均可拆卸安装在移动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复融室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多孔换热板和无孔换热板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换热板的气孔设置在多孔换热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换热板的气孔设置在多孔换热板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换热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纳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纳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96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