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聚焦声表面波的微液滴试剂注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9342.4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6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金少搏;叶国永;曹娜;赵凤霞;刘旭玲;王通;代利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王晓丽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聚焦 表面波 微液滴 试剂 注射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聚焦声表面波的微液滴试剂注射装置,包括叉指换能器(300),其特征在于,叉指换能器(300)上设置有两个聚焦式弧形电极,在叉指换能器上部键合有微流道系统(100),聚焦式弧形电极与微流道系统(100)配合,微流道系统(100)装有第一注射试剂入口接头(500)、第二注射试剂入口接头(400)、连续相入口接头(600)、分散相入口接头(700)、收集出口接头(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焦声表面波的微液滴试剂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系统(100)包括连续相通道(106)、分散相通道(108)、第一注射试剂通道(104)、第二注射试剂通道(102),连续相通道(106)的入口端为连续相入口(105),连续相通道(106)依次与分散相通道(108)、第一注射试剂通道(104)、第二注射试剂通道(102)连接贯通,连续相通道(106)的出口端为蛇形通道(109)的入口端;分散相通道(108)的入口端为分散相入口(107),分散相通道(108)的出口端与连续相通道(106)连接贯通;第一注射试剂通道(104)的入口端为第一注射试剂入口(103),第一注射试剂通道(104)的出口端与连续相通道(106)连接贯通;第二注射试剂通道(102)的入口端为第二注射试剂入口(101),第二注射试剂通道(102)的出口端与连续相通道(106)连接贯通;蛇形通道(109)的入口端为连续相通道(106)的出口端,蛇形通道(109)的出口端为收集出口(110);微通道系统(100)有流道的下表面键合在聚焦式叉指换能器(300)有叉指电极的上表面;第二注射试剂入口接头(400)与第二注射试剂入口(101)同轴配合并连接贯通;第一注射试剂入口接头(500)与第一注射试剂入口(103)同轴配合并连接贯通;连续相入口接头(600)与连续相入口(105);分散相入口接头(700)与分散相入口(107)同轴配合并连接贯通;收集出口接头(200)与收集出口(110)同轴配合并连接贯通;在水平方向上,第一聚焦弧形叉指电极(302)的聚焦中心位于连续相通道(106)与第一注射试剂通道(104)的贯通口的中点重合,第二聚焦弧形叉指电极(303)的聚焦中心位于连续相通道(106)与第二注射试剂通道(102)的贯通口的中点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焦声表面波的微液滴试剂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指换能器为聚焦式叉指换能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聚焦声表面波的微液滴试剂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焦式叉指换能器(300),包括压电基底(301),压电基底(301)上制作有第一聚焦弧形叉指电极(302),第二聚焦弧形叉指电极(303),均包括若干对扇形叉指,且扇形叉指交错排列,具有相同的聚焦中心,扇形叉指的圆心角为30°;所述的第一聚焦弧形叉指电极(302)、第二聚焦弧形叉指电极(303)分别有两个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聚焦弧形叉指电极(302)的对称中心线和连续相通道(106)与第一注射试剂通道(104)的贯通口的对称中心线重合,第二聚焦弧形叉指电极(303)的对称中心线和连续相通道(106)与第二注射试剂通道(102)贯通口的对称中心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聚焦声表面波的微液滴试剂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电基底(301)的材质为双面抛光128°Y铌酸锂或石英单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聚焦声表面波的微液滴试剂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聚焦弧形叉指电极(302)、第二聚焦弧形叉指电极(303)采用40纳米底层的铬、(200)纳米中间层的金、30纳米上层的二氧化硅的三层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聚焦声表面波的微液滴试剂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系统(100)的流道高度均为80微米,连续相入口(105)、分散相入口(107)、第一注射试剂入口(103)、第二注射试剂入口(101)、收集出口(110)均为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未经郑州轻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934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