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枯草芽孢杆菌GDUTAN13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67310.0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0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英;聂蓓蓓;梁志梳;廖文;孙彤;安太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B09C1/10;B01D53/84;B01D53/48;C02F3/34;C12R1/125;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赵崇杨 |
地址: | 510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枯草 芽孢 杆菌 gdutan13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枯草芽孢杆菌GDUTAN13菌株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DUTAN13菌株于2021年8月1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大学,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020。所述枯草芽孢杆菌GDUTAN13菌株具有良好的二甲基二硫醚降解能力,可用于降解二甲基二硫醚或制备用于降解二甲基二硫醚的试剂,用于修复由二甲基二硫醚引起的环境污染以及工业废气的净化治理中,极具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GDUTAN13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latile organic sulfides compounds,VOSCs)的排放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其中,二甲基二硫醚(Dimethyl Disulfide,DMDS)是一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硫化污染物,其不仅可以产生让人不快的刺激性恶臭气味,高浓度的二甲基二硫醚还会使人的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受到强烈的刺激,长时间吸入后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产生严重损害。二甲基二硫醚不但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其进入大气硫循环还易形成酸雨、气溶胶等,改变全球气候。此外,二甲基二硫醚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遇酸或高热会分解成有毒的氧化硫气体,影响生产和生活安全。
在目前治理挥发性有机硫化污染物的方法中,生物法由于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易操作、反应剩余污泥少、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而在生物法治理挥发性有机硫化污染物的过程中,离不开具有降解有机硫化物的菌。针对二甲基二硫醚的治理,研究人员发现并公开了多种具有二甲基二硫醚降解能力的细菌。例如,中国专利一种具有二甲基二硫醚降解能力的蜡状芽孢杆菌及其应用中,其所述蜡状芽孢杆菌在底物(二甲基二硫醚)浓度为5mg/L条件下降解72h时,对二甲基二硫醚的降解率为100.0%。而发掘更多种类的二甲基二硫醚降解菌,或降解效率更高的二甲基二硫醚降解菌,对于提高生物法治理二甲基二硫醚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上述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DUTAN13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DUTAN13菌株。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DUTAN13菌株或其菌液在降解二甲基二硫醚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DUTAN13菌株或其菌液在制备降解二甲基二硫醚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DUTAN13菌株或其菌液在治理含二甲基二硫醚的工业废气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降解环境中的二甲基二硫醚的产品。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降解环境中的二甲基二硫醚的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在对厨余垃圾处理厂垃圾发酵半成品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和纯化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株具有二甲基二硫醚降解能力的菌株。对该菌株的二甲基二硫醚降解能力进行实验发现其不仅具有降解二甲基二硫醚的能力,且降解效率高,在120h对20mg/L二甲基二硫醚的降解率为95.0%,对15mg/L二甲基二硫醚的降解率为100%。对该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确认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故将其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GDUTAN13菌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7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