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机隐蔽通信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66757.6 | 申请日: | 2021-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5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查子威;吴延昊;钱玉文;陆锦辉;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K3/00 | 分类号: | H04K3/00;H04W52/24;H04K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马鲁晋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隐蔽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人机隐蔽通信法及装置,通信时的隐蔽性能好。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获取通信参数:获取隐蔽通信所需通信参数;(20)计算接收机最小信噪比:根据所述无人机与地面接收机之间通信所需最小有效吞吐量、发送消息码长,计算地面接收机能满足最小有效吞吐量时的信噪比;(30)计算无人机最佳位置:根据通信参数和接收方最小信噪比,计算无人机最佳位置;(40)计算无人机最佳发射功:根据无人机到地面接收机的距离、接收方最小信噪比和无人机到地面接收机之间的信道增益,计算无人机最佳发射功率;(50)进行隐蔽通信:无人机以所述最佳发射功率在最佳位置向地面接收机发送消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隐蔽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传输固有的广播特性,无线通信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传统的加密技术通过将信息加密为秘文来保护传输的信息免受窃听者的攻击。然而加密信息仍然存在被截获并解密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隐蔽通信成为确保信息传输安全的重要技术。物理层的隐蔽通信可以借助噪声,人工噪声和功率控制等技术来使得监听者无法判断通信双方是否正在进行通信,从而将通信行为隐蔽。
对于无人机网络,其本身和地面潜在监听者之间存在视线条件,相比与地面无线网络更易受到通信安全威胁。
无人机的隐蔽通信研究目前集中在通过控制飞行轨迹和发射功率来提高吞吐量上。通过飞行轨迹和功率控制的联合优化,使得无人机隐蔽系统在满足最低隐蔽通信性能要求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但这些研究大多针对无人机网络的2D部署,并未考虑无人机的高度因素,一旦无人机高度的不确定性增大,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较大影响,可能出现隐蔽率低于最低性能要求而导致通信行为暴露的情况。
总之,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是:无人机隐蔽通信系统的隐蔽性能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隐蔽通信法,隐蔽性能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蔽性好的无人机通信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无人机隐蔽通信方法,用于在地面监听方监听情况下,实现作为发射方的无人机与地面接收机之间的隐蔽通信,包括以下步骤:
(10)获取通信参数:获取通信参数,包括无人机与地面接收机之间通信所需最小有效吞吐量T0、无人机性能参数、地面接收机和监听方的位置信息、无人机到地面接收机之间的信道增益β、发送消息码长N;所述无人机性能参数包括无人机最大发射功率Pmax和无人机最低飞行高度H;
(20)计算接收机最小信噪比:根据所述无人机与地面接收机之间通信所需最小有效吞吐量T0、发送消息码长N,计算地面接收机能满足最小有效吞吐量时的信噪比;
(30)计算无人机最佳位置:根据通信参数和接收方最小信噪比,计算无人机最佳位置;
(40)计算无人机最佳发射功:根据无人机到地面接收机的距离、接收方最小信噪比和无人机到地面接收机之间的信道增益,计算无人机最佳发射功率;
(50)进行隐蔽通信:无人机以所述最佳发射功率在最佳位置向地面接收机发送消息。
实现本发明另一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无人机隐蔽通信装置,用于在地面监听方监听情况下,实现作为发射方的无人机与地面接收机之间的隐蔽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67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