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滑头细长体两相流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1327.5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1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许统华;陈佳慧;王宝寿;何振民;韩文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严梅芳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头 细长 两相 控制 方法 | ||
一种光滑头细长体两相流控制方法,包括发射装置,所述发射装置,所述发射装置固定在水下小车上,所述发射装置上安装有光滑头细长体,所述光滑头细长体的顶部设置有球头结构,所述球头结构的背流面安装有流动分离启动器;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光滑头细长体、发射装置、流动分离启动器等部件的互相配合工作,可以方便的完成光滑头细长体的发射工作,保证气团可以稳定的附在光滑头细长体的固定位置。光滑头细长体由发射管进行发射,运动过程中穿越初始气团,光滑头细长体背流面安装本发明中的流动分离启动器,在流动分离启动器的作用下,光滑头背流面的气团能够稳定在固定位置,显著改变光滑头细长体的流体动力以及运动姿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航行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光滑头细长体两相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下航行细长体试验中,光滑头细长体在运动初始阶段会带攻角地穿越发射装置上方的初始气团,该气团会不稳定地附着在细长体光滑头的背流面,并随着细长体的运动在其表面随机地滑动,对细长体水下运动姿态、弯矩载荷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该两相流现象,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滑头细长体两相流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光滑头细长体两相流控制方法,从而可以有效的解决气团不稳定的现象,保证气团的稳定,显著改变光滑头细长体的流体动力以及运动姿态。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滑头细长体两相流控制方法,包括发射装置,所述发射装置,所述发射装置固定在水下小车上,所述发射装置上安装有光滑头细长体,所述光滑头细长体的顶部设置有球头结构,所述球头结构的背流面安装有流动分离启动器;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一)下水前的准备工作:
在光滑头细长体的球头结构的背流面安装流动分离启动器,
把已经安装有流动分离启动器的光滑头细长体装填至发射装置内,然后随水下小车进入水下;
(二)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将在下水前已经安装好的所有部件随水下小车在水下一起横向移动,到达发射位置后进行发射;
(三)发射时:
发射装置工作,光滑头细长体被底部的高压气体推动向上运动,此时发射装置上方有一个较大的气团,光滑头细长体从气团中穿出,并在水下小车横向速度与光滑头细长体向上运动速度的共同作用下,气团向光滑头细长体头部的背流面汇集,形成上部的气团;
在流动分离启动器的作用下,气团稳定附着在光滑头细长体头部背流面,稳定附着后的气团帮助了光滑头细长体克服横向的水阻力,达到了降低载荷的目的;
在流动分离启动器的作用下,气团跟随光滑头细长体一同在水下向上运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流动分离启动器安装在球头结构的外表面。
所述流动分离启动器通过紧固件与球头结构连接。
所述光滑头细长体的下部呈圆柱体结构。
所述气团为发射气体或者预制气体。
所述发射装置为空心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光滑头细长体、发射装置、流动分离启动器等部件的互相配合工作,可以方便的完成光滑头细长体的发射工作,保证气团可以稳定的附在光滑头细长体的固定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13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独立布置的副变速传动系统
- 下一篇:T型材与球扁钢的对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