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公路上机动车倒车和逆行违法行为主动发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58903.0 | 申请日: | 2021-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9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森;孔晨晨;张慧辰;冯子建;刘一波;杨鑫;曹鹏;孙瀚;葛广照;邓力恺;郭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V20/52 | 分类号: | G06V20/52;G06V20/54;G06V10/774;G06V10/764;G06V10/62;G06K9/62;G06T7/246 |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黄莹;张宁 |
| 地址: | 214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公路 上机 动车 倒车 逆行 违法行为 主动 发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公路上机动车倒车和逆行违法行为主动发现方法,其可以实现高速公路上机动车倒车、逆行违法行为的自动检测和主动发现,节省了人力资源。其通过设置场景通行信息,以场景通行信息中点通行信息的通行方向,代表待检测路段上大多数车辆的通行方向,将待识别车辆的通行方向与场景通行信息中不同的点通行信息的通行方向进行比较,确认待识别车辆是否存在逆行或者倒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速公路上机动车倒车和逆行违法行为主动发现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中存在的机动车违法行为中,其中倒车和逆行是难以通过现有技术自动发现的违法行为。现有技术中,对于道路交通中机动车违法行为的自动检测,通常是先利用视频分析技术实现机动车运行轨迹的分析,再参考机动车与背景信息中的参照物,如:禁止线等道路标记的位置关系,确定车辆是否发生违法行为。但是倒车和逆行这类别的违法行为,只能通过与预设的通行方向比较,才能发现此类违法行为。但是在很多高速路上使用的监控设备是可调整拍摄方向的球机,这种设备不可预设通行方向,因为一旦拍摄场景发生较大变化,其正常的通行方向也会发生变化,会影响设备在其他场景的准确性。所以,对于高速公路上机动车倒车和逆行的违法行为的检查,很多时候需要通过人工观看监控视频而实现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高速公路上机动车倒车和逆行的违法行为自动检测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公路上机动车倒车和逆行违法行为主动发现方法,其可以实现高速公路上机动车倒车、逆行违法行为的自动检测和主动发现,节省了人力资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高速公路上机动车倒车和逆行违法行为主动发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待检测路段上的监控设备采集的监控视频数据,记做基础视频数据;
S2:将所述基础视频数据逐帧分解为图片后,将所有图片按照视频时间顺序存储,记做基础图片数据;
S3:基于所述基础图片数据识别出图片中包括的车辆,以及每辆车的车辆轨迹集合;
所述轨迹集合包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每辆车的轨迹点和所述轨迹点对应的基础图片数据信息;
S4:将所述轨迹集合中每一张所述基础图片数据,记做基础车辆视频帧;
分别计算每一帧所述基础车辆视频帧中所述车辆位置的中心点坐标;
S5:基于所述轨迹集合,使用车辆的所述中心点坐标,计算得出所述基础车辆视频帧中的车辆的通行方向,获得每一帧所述基础车辆视频帧对应的点通行信息;
所述点通行信息包括:中心点坐标、车辆的通行方向;
S6:将所述基础视频数据中识别出来的所有车辆对应的所有所述点通行信息作为一个集合,记做场景通行信息;
S7:循环执行步骤S1~S6,获取新的所述基础视频数据,直至所述场景通信信息中包括的所述点通行信息的个数大于预设的有效基础数据阈值;
S8:基于所述监控设备拍摄的视频,获取待识别车辆对应的连续的待识别视频帧;
同时确保所述待识别视频帧的个数大于等于预设的比较数量阈值;
S9:计算获得所述待识别车辆的在每一帧所述待识别视频帧中对应的所述点通行信息,记做待识别点信息;
S10:按照时间顺序将每一个所述待识别点信息取出,分别在所述场景通行信息中查找到与其所述中心点坐标距离最近的N个所述点通行信息,记做参照对比信息点;
其中,N为预设的参照比对数量阈值;
S11:分别将N个所述参照比对信息点的通行方向与对应的所述待识别点信息的通行方向进行比较;
如果N个所述参照比对信息点的通行方向都与对应的所述待识别点信息的通行方向不同,则对应的所述待识别点信息记做方向异常点;
否则,所述待识别信息点为方向正常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未经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89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