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长入瞳距的双波段像方远心扫描物镜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56530.3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5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赵效楠;彭思龙;汪雪林;顾庆毅;杜向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科全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科苏州机器视觉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刘俊玲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长入瞳距 波段 像方远心 扫描 物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长入瞳距的双波段像方远心扫描物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为入瞳和光学透镜组,光学透镜组包括依次排列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正光焦度第三透镜,负光焦度第四透镜,正光焦度第五透镜,正光焦度第六透镜,负光焦度第七透镜,正光焦度第八透镜,负光焦度第九透镜,正光焦度第十胶合透镜,正光焦度第十一透镜;所述入瞳位置设置在所述透镜组合的物方焦平面位置。本发明在传统像方远心光路上,利用二次成像,可将振镜扫描系统的入瞳距设计成远大于焦距的光学系统;并且加入双波段共焦设计,实现实时监控具有全视场高分辨率成像,小像差,低畸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长入瞳距的双波段像方远心扫描物镜。
背景技术
振镜扫描系统的原理是光束经过准直后通过XY轴的反射后入射到聚焦透镜,光束被聚焦透镜聚焦在工作平面上。通过X和Y轴的转动,使得光束在聚焦平面内移动。传统监控式扫描振镜中,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准直后入射到XY扫描振镜上,经过振镜反射后入射到分光镜上,准直光束经过扫描物镜聚焦在样品上,其中XY扫描振镜放置在扫描物镜的入瞳位置,并且扫描物镜入瞳和扫描物镜物方焦平面位置重合,使得扫描物镜聚焦光线为像方远心光路;外置的环形光源照射在样品上,经过样品反射的光束通过扫描物镜、分光镜、2D监控镜头后聚焦在成像面上,从而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特别地,与之配套的前置物镜要求为像方远心镜头,像方远心光路是指将孔径光阑置于系统的物方焦平面处,此时进入物镜的光束的主光线都通过入瞳中心,也即孔径光阑中心的物方焦点,在像方,这些主光线都与光轴平行。采用像方远心镜头,利用像方远心光路对主光线走向的调制,使得系统像方射出的主光线平行于光轴,利用其平行光路的特点,在光线被样品表面反射后,可以近似延原光路返回。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即400nm-1000nm,将XY扫描振镜放置在扫描物镜的光阑处,即入瞳位置,传统的远心光路入瞳距是小于或等于焦距。监控式振镜扫描系统现有的像方远心扫描物镜入瞳距比焦距要短,振镜放置于扫描物镜光阑处,由于振镜尺寸较大,当入瞳距不足以将振镜放置在光阑位置时,就需要将入瞳距加长,受制于结构限制,此时入瞳距将可能大于焦距,当入瞳距大于焦距时,如果采用单组透镜,整个系统的透镜口径较大,材料选取和加工较为困难,同时一次成像不能设计成像方远心光路,不能满足长入瞳距、实时2D监控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长入瞳距的双波段像方远心扫描物镜,采用二次成像结构,在有足够的空间放置振镜的同时,整体光路系统为像方远心光路,满足在3D检测的同时进行2D监控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一种具有长入瞳距的双波段像方远心扫描物镜,在双波段分光工作时,可以满足系统成像要求,实现2D监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长入瞳距的双波段像方远心扫描物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为入瞳和光学透镜组,所述光学透镜组包括依次排列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正光焦度第三透镜,负光焦度第四透镜,正光焦度第五透镜,正光焦度第六透镜,负光焦度第七透镜,正光焦度第八透镜,负光焦度第九透镜,正光焦度第十胶合透镜,正光焦度第十一透镜;所述入瞳位置设置在所述透镜组合的物方焦平面位置。
优选地,所述双波段像方远心扫描物镜的入瞳距为L,其中70mm≤L≤90mm。
优选地,所述双波段像方远心扫描物镜的焦距为f,其中|f|<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科全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科苏州机器视觉技术研究院,未经苏州中科全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科苏州机器视觉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6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