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尾轴管轴承安装用可调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53898.4 | 申请日: | 2021-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8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赵华锋;丁韦青;孙顾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73/20 | 分类号: | B63B73/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杜冰云;周涛 |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尾轴管 轴承 安装 可调 支撑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工装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船舶尾轴管轴承安装用可调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伸缩撑杆、中间体、长螺杆和螺纹传动机构,所述中间体上部设置有中间支撑部,所述中间体下部设置有中间套筒;所述伸缩撑杆从中间体下部的中间套筒中穿过,且中间体位于伸缩撑杆的中间位置;所述螺纹传动机构安装设置于所述中间体的下部,所述长螺杆相背对称设置于螺纹传动机构两侧,所述长螺杆头端固定设置于伸缩撑杆的一端下部,所述长螺杆尾端与螺纹传动机构螺纹配合传动,该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结构设计新颖,制造成本低廉,并且携带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能够将长丝杆精准地撑到尾轴管中心位置,并有效地提高施工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尾轴管轴承安装用可调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民用船舶的尾管装置大多采用油润滑系统,尾管设有前、后尾轴承,前、后尾轴承与尾轴管内孔为过盈配合,需采用液压的方法安装,一般压入力在几百至上千KN。安装时采用螺母、轴承压板、长丝杆、加长螺母、空心油泵、支撑杆、端部压板等工装,具体参见说明书附图1。
先在尾轴管内设置两根支撑杆,将至少两根的长丝杆用加长螺母连接,塞入尾轴管放置在支撑杆上。长丝杆组一端安装端部压板,用螺母固定;另一端套入需压装的尾轴承,在安装轴承压板,套上空心油泵,用螺母固定。空心油泵产生的顶升力通过长丝杆组、轴承压板等传递给尾轴承,将其压入尾轴管内。
在实际施工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同型号船舶尾轴管的内径和长度不同,该套工装需有所调整,长度调整可以通过增加长丝杆等方法实现。但是支撑杆的调整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的支撑采用木材制作,具体见说明书附图2,无法调整长度,尾轴管内径变化只能重新制作木材支撑,又因为船舶尾轴管一般内径较大,重新制作木材支撑的成本较高。
2、木材支撑或支撑杆必须将长丝杆撑在尾轴管中心位置,而尾轴管中部设置支撑杆的位置为钢板卷制、圆度不高,制作的木材支撑不能很好的撑到中心位置。
3、由于长丝杆比较重,为了满足强度要求,木制撑杆必须加粗加厚,人工搬运进入尾轴管比较笨重,并且也有可能发生伤人危险,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成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缺陷,从而实现一种船舶尾轴管轴承安装用可调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该可调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结构设计新颖,制造成本低廉,并且携带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能够将长丝杆精准地撑到尾轴管中心位置,并有效地提高施工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舶尾轴管轴承安装用可调支撑装置,包括伸缩撑杆、中间体、长螺杆和螺纹传动机构,所述中间体上部设置有中间支撑部,所述中间体的下部设置有中间套筒;所述伸缩撑杆从中间体下部的中间套筒中穿过,且中间体位于伸缩撑杆的中间位置;所述螺纹传动机构安装设置于所述中间体的下部,所述长螺杆相背对称设置于螺纹传动机构两侧,所述长螺杆头端固定设置于伸缩撑杆的一端下部,所述长螺杆尾端与螺纹传动机构螺纹配合传动。
在上述船舶尾轴管轴承安装用可调支撑装置中,所述伸缩撑杆包括空心结构的粗撑杆和细撑杆,所述细撑杆相背插接设置于粗撑杆内,所述粗撑杆和细撑杆的外侧端头下部均固定设置有带矩形通孔的撑杆配合板,所述长螺杆的外侧末端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于撑杆配合板上。所述粗撑杆和细撑杆的非插接端均固定设置有撑杆方槽,所述撑杆方槽内可拆卸设置有撑杆垫块,且撑杆垫块的外侧呈弧面。
在上述船舶尾轴管轴承安装用可调支撑装置中,所述中间体的中间支撑部包括中间方槽,所述中间方槽内可拆卸设置有带弧形通槽的中间垫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38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针织全棉梭织面料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盐生草WRKY耐盐基因及其筛选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