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51832.1 | 申请日: | 2021-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5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模;申睿鹏;张晓安;王宇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9/02 | 分类号: | C09K9/02;G02F1/1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3 | 代理人: | 孟佳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材料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亚铜盐薄膜和荧烷类染料分子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亚铜盐薄膜包括含有亚铜离子的无机盐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亚铜离子的无机盐薄膜包括氯化亚铜薄膜、溴化亚铜薄膜、碘化亚铜薄膜、硫酸亚铜薄膜、磷酸亚铜薄膜或碳酸亚铜薄膜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荧烷类染料分子聚合物的结构式为:
其中,R1包括二乙氨基或二丁氨基,R2包括二乙氨基、甲基或羟基,R3包括苯氨基或羟基,R4包括氨基、硝基或4-氨基苯氨基,R5包括羟基或甲基。
5.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变色单元的导电透明电极以及含有离子储存层和离子传输层的导电透明电极,且所述变色单元包括所述电致变色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亚铜盐薄膜的导电透明电极、纯导电透明电极以及设置于含有所述亚铜盐薄膜的导电透明电极与所述纯导电透明电极之间的变色材料,所述变色材料包括所述电致变色材料中的荧烷类染料分子聚合物。
8.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制备含有亚铜盐薄膜的导电透明电极;
步骤S2,制备荧烷类染料分子聚合物;
步骤S3,使用步骤S1所述的含有亚铜盐薄膜的导电透明电极与步骤S2所述的荧烷类染料分子聚合物制备电致变色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
步骤S31,制备含有离子储存层和离子传输层的导电透明电极;
步骤S32,将步骤S2所述荧烷类染料分子聚合物涂覆于所述含有亚铜盐薄膜的导电透明电极,得到含有变色单元的导电透明电极;
步骤S33,将所述含有变色单元的导电透明电极与所述含有离子储存层和离子传输层的导电透明电极相互贴合后,获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
步骤S34,将电解质、具有被还原特性的功能分子溶解于高沸点的有机溶剂后,加入甲苯,混合均匀后向其中加入所述荧烷类染料分子聚合物后获得变色溶液;
步骤S35,将所述含有亚铜盐薄膜的导电透明电极与纯导电透明电极通过隔离件相互隔离并粘合后形成液体槽,将所述变色溶液倒入所述液体槽中,获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18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轨装配工艺及结构
- 下一篇:一种特定尺寸和材质的焊接电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