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车门开闭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47690.1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8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凌春英;贾志学;王保磊;孙蔚;周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7/02 | 分类号: | B61D7/02;B61D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王荃 |
地址: | 16100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门 开闭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车门开闭装置及车辆,其中,车辆车门开闭装置包括:基座设置于车体上并与车门间隔设置;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基座铰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驱动件包括可伸缩的驱动杆,驱动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驱动件的第二端与车体连接;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连接,连接件的第二端与车门铰接;当驱动件处于伸长状态时,第一连杆位于基座远离车门的一侧,并使车门处于关闭位置,当驱动件处于缩回位置,第一连杆相对于基座外摆,并使车门处于打开位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底门开闭装置的结构复杂,检修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货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车门开闭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门开闭机构是铁路货车漏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车门开闭机构的优劣将影响到车辆的承载能力、安全性、可操作性以及后期的检修维护等。车门开闭机构的种类很多,从动力源来区分,可分为人力、风压力、液压力、电动力、电磁力以及车辆自运行的惯性力等等。鉴于种类繁多的可用资源,在应用相同外力资源的情况下,设计一种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开闭机构尤为重要。
在相关技术中,底门开闭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摆杆、底门开闭驱动缸及传动轴,摆杆分别与第二连杆及底门开闭驱动缸的活塞杆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传动轴与第二连杆连接,底门开闭驱动缸的缸体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锁钩,摆杆上固定连接有能与第一锁钩钩接的第二锁钩。但是上述的底门开闭装置的结构复杂,检修维护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车门开闭装置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底门开闭装置的结构复杂,检修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门开闭装置,设置在车辆上,车辆包括车体及可开闭地设置在车体上的车门,车辆车门开闭装置驱动车门的开闭,车辆车门开闭装置包括:基座,设置于车体上并与车门间隔设置;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基座铰接;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驱动件,驱动件包括可伸缩的驱动杆,驱动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驱动件的第二端与车体连接;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连接,连接件的第二端与车门铰接;其中,当驱动件处于伸长状态时,第一连杆位于基座远离车门的一侧,并使车门处于关闭位置,当驱动件处于缩回位置,第一连杆相对于基座外摆,并使车门处于打开位置。
进一步地,车辆车门开闭装置还包括支撑件和限位件,限位件与基座间隔设置,支撑件连接在基座和限位件之间,当驱动件处于伸长状态时,第一连杆位于限位件与基座之间,限位件和第二连杆止挡配合。
进一步地,第二连杆包括第一弯折杆,第一弯折杆包括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之间具有夹角,第一杆段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一杆段和第二端和第二杆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杆段的第二端和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杆段上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和限位件止挡配合。
进一步地,限位件包括横杆和设置在横杆端部的限位凸起,当驱动件处于伸长状态时,限位凸起和凸起部止挡配合。
进一步地,车辆车门开闭装置还包括止挡件,止挡件设置在限位件和基座之间,当驱动件处于伸长状态时,第一连杆和止挡件止挡配合。
进一步地,支撑件可伸缩地设置,支撑件处于缩回状态时,限位件和第二连杆止挡配合,当支撑件处于伸长状态时,第一连杆能够摆动。
进一步地,设定驱动件和车体的连接点与驱动件和第二连杆的铰接点的连线为预设直线L,当驱动件处于伸长状态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点以及第一连杆和基座的铰接点位于预设直线L的同侧。
进一步地,车辆车门开闭装置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设置在车体的内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基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驱动件设置在安装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7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步整流模块
- 下一篇:一种有向交互拓扑下无速度测量的四旋翼编队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