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热源分析的超重力离心装置的温控系统和温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46864.2 | 申请日: | 202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6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毅;郭轶楠;蒋建群;林伟岸;王亚林;余俊祥;丁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4B1/00 | 分类号: | B04B1/00;B04B7/18;B04B13/00;B04B15/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合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7 | 代理人: | 刘静静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热源 分析 重力 离心 装置 温控 系统 方法 | ||
1.基于热源分析的超重力离心装置的温控系统,所述超重力离心装置包括机房以及安装于机房内的旋转臂和试验舱,所述旋转臂可绕自身中心转动,所述试验舱固定于所述旋转臂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包括第一冷却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沿制冷剂循环回路依次连接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降压装置以及第一内侧蒸发器,所述第一内侧蒸发器设置于所述机房的内壁和所述试验舱之间,所述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以及第一降压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房的外侧;
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却循环系统,所述第二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沿制冷剂循环回路依次连接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降压装置以及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设置于所述机房的内壁和所述试验舱之间,所述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以及第二降压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房的外侧,所述第二蒸发器与所述第一内侧蒸发器换热;
还包括级联结构,所述级联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降压装置和第一压缩机之间的第一外侧蒸发器,所述第一外侧蒸发器设置于所述机房的外侧,用于对所述第二冷凝器换热降温;
还包括回路切换装置,所述回路切换装置包括:
第一切断阀,设置于所述第一降压装置和所述第一外侧蒸发器之间,或设置于所述第一外侧蒸发器和所述第一压缩机之间,用于切断流经所述第一外侧蒸发器的制冷剂;
第二切断阀,设置于所述第一降压装置和所述第一内侧蒸发器之间,或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蒸发器和所述第一压缩机之间,用于切断流经所述第一内侧蒸发器的制冷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源分析的超重力离心装置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压装置和所述第二降压装置为膨胀机或节流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源分析的超重力离心装置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超重力离心装置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内侧蒸发器位于所述机房的内壁和所述第二蒸发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源分析的超重力离心装置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房内壁的绝热防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源分析的超重力离心装置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机房的真空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热源分析的超重力离心装置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循环系统和所述第二冷却循环系统的制冷剂为氟利昂。
7.基于热源分析的超重力离心装置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温控系统,所述温控方法包括:
获取超重力离心装置内的实测温度;
将所述实测温度与依次增大的第一预设温度、第二预设温度以及第三预设温度比较;当所述实测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关闭所述第一切断阀和所述第二压缩机,打开所述第二切断阀和所述第一压缩机;当实测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关闭所述第二切断阀,打开所述第一切断阀和所述第二压缩机;当所述实测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三预设温度时,同时打开所述第一切断阀和所述第二切断阀;当实测温度大于等于第三预设温度时,开启真空系统对所述机房抽真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68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